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laminin and fibronectin in alkali-burned corneas in rats.Methods:A total of 18 normal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n=3 in each group).For each rat, one eye was injured by alkali burn,the other one was taken as the normal control.Then all the corneas were surgically remov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laminin and fibronectin was observ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ectively at 7 hours,1 day,3 days, 7 days,14 days and 28 days after alkali burn.Results: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ormal controls, the expression of laminin and fibronectin of the burned eyes was dramatically higher at 7 hours, reached peak at 14 days and decreased to the normal level at 28 days after alkali burn.Conclusions:In the process of wound healing after alkali burn, the expression of laminin and fibronectin increases dramatically, which suggests that laminin and fibronectin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corneal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7例37眼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晶体过敏性眼内炎,按损伤晶体和色素膜炎症反应的不同特点,将其组织病理学分为5型,并对其它眼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时摘除损伤的晶体,有些病例可避免不必要的眼球摘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去势雄兔干眼病模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制作 6只去势雄兔干眼病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模型兔及 6只对照兔角膜上皮细胞中的凋亡细胞及Fas、FasL、Bax和bcl 2等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干眼病模型兔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数为 ( 5 2 3± 2 67)个 /高倍视野 ;对照兔为 ( 0 5 8± 0 13 )个 /高倍视野 (P <0 0 1)。模型兔角膜上皮细胞中 ,Fas、FasL及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与凋亡细胞数呈正相关 (r=0 78,0 82 ,0 76,P <0 0 5 ) ;bcl 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与凋亡细胞数呈负相关 (r =-0 72 ,P <0 0 5 )。结论 去势雄兔角膜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角膜变薄、干燥 ,进而功能丧失的原因之一 ;Fas、FasL及Bax的增加及bcl 2的减少均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β神经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pcDNA4-13-NGF)转染体外培养猫角膜内皮细胞并促进细胞分裂再生的机制,为将该基因应用于促进人角膜内皮细胞再生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为实验研究.通过EffecteneTM脂质体介导将自行构建并经测序证实的人pcDNA4-B-NGF转染到体外培养的猫角膜内皮细胞中.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研究转染前后猫角膜内皮细胞分裂再生能力.转基因后48 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的表达.转基因后96 h采用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MTT)测量吸光度值、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细胞比例及细胞损伤后愈合面积测量等方法检测目的 基因对猫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结果 EffecteneTM脂质体可有效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DNA4-β-NGF转染到经改良方法体外培养的猫角膜内皮细胞中,转染效率为11.3%,并促进该细胞表达β-NGF.正常对照组β-NGF/β-actin比值结果为3.14,加脂质体组为3.23,pcDNA4质粒转染组为3.21,pcDNA4-β-NGF重组质粒转染组为4.53.培养液、正常对照组、加脂质体组、pcDNA4质粒转染组及pcDNA4-β-NGF重组质粒转染组平均A值分别为0.178±0.007、0.482±0.033、0.488±0.017、0.520±0.021及0.623±0.041.正常对照组、加脂质体组、pcDNA4质粒转染组及pcDNA4-β-NGF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为3.3%、3.0%、3.1%及7.7%.正常对照组、加脂质体组、pcDNA4质粒转染组及pcDNA4-β-NGF重组质粒转染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68.1%、51.6%、60.4%及87.9%.结论 人β-NGF基因可通过EffecteneTM脂质体介导有效转染到体外培养的猫角膜内皮细胞中,并促进细胞分裂再生,为进一步将此基因转入人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激光老视逆转术(LAPR)的初步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矫正老视的机制。方法 用PR-270激光老视治疗仪对四名老视患者行单眼激光老视逆转术(LAPR),观察手术前后的远近视力、调节幅度、屈光、眼压等改变,评价手术效果,探讨该手术矫正老视的机制。结果 术后术眼近视力及调节幅度明显提高,术后一年时调节幅度平均增加1.8D,短期对侧眼视力及调节幅度也有轻微的提高,但是3个月后很快回退。术后短期内远视力有轻度改变,术后半年基本恢复了原有的视力。早期术后屈光改变主要表现在散光和球镜的转化,但一年时基本恢复到初始状态。术后1周眼压轻度降低,一个月后基本恢复到术前的水平。术后没有发生明显的眼部并发症。结论 激光老视逆转术(LAPR)术式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回退率低,是一种有效的老视矫正术。它矫正老视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巩膜的弹性、扩大睫状环的空间来加强睫状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6例双侧性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其中1例发生于1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摘除第2眼(未手术眼)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本病;其余5例发生于1眼穿通伤后,摘除第1眼(受伤眼)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本病。本病在临床上和病理上易与交感性眼炎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探讨病人对疗效的满意程度与自身心理素质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LASIK治疗近视57例113眼,根据术前屈光度分为A,B两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将病人分为Ⅰ,Ⅱ两组,术后随访0.5年以上。③结果 术后0.5年113眼裸眼视力〈0.5,0.5~0.8,〉0.8者,A组分别占4.0%,6.8%,89.2%,B组为12.8%,25.6%,6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学管理的需要,质控图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此法多仅限用于时间序列资料中。这种方法一般要等资料满一年或几年以后再作分析,很明显这不能充分发挥质控图发现问题的及时性,不能为决策者快速调整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病床使用效率这个指标为例,将原来常规的需满一年的资料缩短为一个月即可。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1995年各月的病床使用情况,针对1996年10月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1995年1月至12月的病床使用效率按科别分别计算出,最后以1~12月的平均病床使用效率为标准,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行构建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真核表达载体,为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转染真核细胞的实验研究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1/2005-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根据GeIlbank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的全长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附加BamHⅠ,XhoⅠ两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胎盘mRNA中扩增出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片段,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4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PDGF-B。⑧经测序鉴定后,再用双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对插入片段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在预期位置有相对分子质量为725bp的特异性扩增带。②序列分析、双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证实插入片段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扩增出完整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构建了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PDGF-B。为人及动物细胞的转基因研究,在基因水平改变其遗传性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眼外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2/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中心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完成。取出生后3~7d的大鼠,通过大鼠眼外肌细胞的取材、分离、消化、培养等技术,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曲线、细胞融合率,观察大鼠眼外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成肌细胞标记物α-横纹肌肌动蛋白、中间丝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成肌细胞的生长情况: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②成肌细胞融合率:在24h和48h融合率提高明显,72h达高峰,之后不再变化。③细胞免疫化学检测结果: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中间丝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眼外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其生物学特征同骨骼肌卫星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