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160眼)患者分成四组: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组):长期配戴RGP(20例,40眼);角膜塑形镜组:长期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22例,44眼);软性接触镜组:长期配戴软性接触镜(20例,40眼);对照组:为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18例,36眼),分别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检测视力,施墨(Schirmer I)试验检测泪腺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印迹细胞学(CIC)观察结膜表层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结膜杯状细胞数目,泪膜羊齿状实验评估泪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的泪腺分泌功能和泪膜破裂时间均降低,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长期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结膜杯状细胞减少,且不能形成良好的蕨样变现象。结论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从角膜移植术后新鲜人眼球提取的HRCECs。取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GBE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RCECs的增殖。吖啶橙(AO)/溴乙锭(EB)荧光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RCECs的凋亡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染色后HRCECs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用12.5,25.0,50.0,100.0mg/L的GBE处理高糖环境下HRCECs,作用24,48,72h,高糖+不同浓度GBE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GBE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O/EB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显示:高糖+不同浓度GBE组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对照组显著高于低糖对照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活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非凋亡的死亡细胞生物学形态改变的特征。结论:GBE促进高糖环境下HRCECs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4.
阿托品压抑法与遮盖法治疗单眼弱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品压抑法与遮盖法治疗单眼弱视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76例单眼弱视儿童,准确验光,充分屈光矫正后随机分为A组(遮盖法)和B组(阿托品压抑法)进行治疗观察。结果:A组总有效率91.1%,B组总有效率8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1.1%患者发生眼位变化,B组为40.1%,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依从性分别为83.1%,95.2%;两组健眼均未发生弱视。结论:阿托品压抑法与遮盖法均是治疗弱视的有效方法,两法在治疗效果、眼位变化等临床特点上无显著性差异。阿托品压抑法依从性比遮盖法高,患者容易接受,亦应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能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移行,参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和免疫调节,它不仅是正常眼内组织代谢及功能的基本因素,在许多眼内病理过程中它也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就TGF-β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与视网膜疾病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采用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泪道阻塞185例(195眼).其中慢性泪囊炎138例(147眼),鼻泪管阻塞47例(48眼).采用泪道逆行置入球头硅胶管.3~6个月拔管.结果 185例(195眼)一次性置人球头硅胶管,拔管后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133例(141眼);溢泪症状明显好转、泪道冲洗有部分液体反流34例(35眼);复发泪道阻塞18例(19眼),有效率90.3%.结论 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时间短,术后不影响美观,效果良好,适用于成年各年龄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光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9月在住院的DR光凝治疗病人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干预组实施规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分别于病人首次光凝治疗后3个月、6个月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同时间内干预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干预组依从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依从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规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DR光凝治疗病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