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报告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2473眼术前周边眼底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发现白色变性、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裂孔的总患病率分别为18.0%、12.6%、5.4%、3.8%、2.5%、3.1%和2.3%。各病变的患病率与近视眼的屈光度明显相关(P<0.05)。各病变的发生部位多位于颞上象限,其次为颞下象限和鼻上象限。左右眼的患病率无差异(P>0.1)。术前对较严重的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进行氩激光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群  沈政伟 《眼科研究》1998,16(4):284-28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变化。方法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检查124只近视眼PRK术前、术后1、6月和1年统计值的变化。结果PRK术后眼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见梯度明显的蓝色低屈光带。SRI和SAI术后1月时比术前和术后6月、1年时高,IAI术前后无变化。近视眼治疗等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与SRI、SAI和IAI的相关系数为0.766、0.461和-0.105。结论PRK术后角膜屈光力稳定性较好,对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早期有影响,逐渐恢复正常。PRK角膜切削区带越多,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多光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政伟  马群 《眼科新进展》1998,18(4):196-198
目的研究多光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multizone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MZ)治疗高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229眼高度近视(-6.25~-9.00D)经PRK-MZ治疗后随访1a,观察视力、屈光稳定性和角膜Haze,用角膜地形图对PRK-MZ术后角膜形态及平均角膜屈光力(ACP)进行研究。结果PRK-MZ治疗1a后.197(86.03%)眼裸眼视力≥0.8,37(16.16%)眼屈光回退≥-1.00D,角膜Haze0.5~1级者5眼(2.18%),ACP值在PRK-MZ治疗后1mo、6mo及1a时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1a时ACP值较术后1mo和6mo时增加(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在PRK-MZ术后无明显变化.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IAI)亦无变化。结论PRK-MZ治疗-6.25~-9.00D范围的高度近视仍有较好疗效,不影响角膜表面形态,但屈光稳定性降低,角膜Haze在随访1a中逐渐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性近视散光与单纯近视的角膜形态差异。方法近视88眼.分为复性近视散光组44眼,单纯近视组44眼,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角膜形态,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二组近视角膜前表面屈光力SlmK、ACP组间无差异(P>0.05),角膜表面散光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形态SRI、SAI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复性组检影散光与角膜表面散光值无显著差异;角膜地形图类型在复性组以对称性蝴蝶结形和非对称性蝴蝶结形为主,单纯组则以规则圆结形和非对称性蝴蝶结形为主。结论角膜散光是复性近视散光与单纯近视之间角膜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Keracor1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2例 3 5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病人行二次LASIK手术 ,两次手术间隔 3~ 2 0个月。术后平均随访 12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1) ,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近视屈光度均在± 1 0 0D以内。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二次LASIK治疗残余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 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仪与 A 超测量(ACD)、晶状体厚度(LT)的差异,以评价 Len-star 测量参数的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35只眼)白内障患者分别应用 Lenstar 与 A 超测量 ACD、LT,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 t 检验,一致性采用 Bland-Altamn 统计分析.结果 Lenstar 测量 ACD 为(3.047±0.384)mm,A 超为(2.853±0.39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242, P <0.05),一致性较差.测量 LT Lenstar 为(4.546±0.370) mm,A 超为(4.631±0.41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912, P ﹥0.05),一致性较差.结论 Lenstar 与 A 超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中应注意仪器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中度近视眼接受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前后在暗环境暗背景下眼波前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低中度近视患者36例取其右眼,用WaveLight Allegretto鹰视波前像差仪检测全眼波前像差,取瞳孔直径为6.5 mm时的全眼总像差、高阶像差、第3、4阶像差均方根,以及垂直和水平慧差、球差值进行分析;用多功能视力检查仪在暗环境暗背景下分别测量对比度为100%、25%、10%和5%4种对比度视力(MFVA)。观察分析术前术前和术后1,3个月各指标的变化,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对比度视力与高阶像差间相关关系。结果垂直慧差、总像差术后值比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球差、第4阶像差、总高阶像差值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3月对比度视力均优于术前视力,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垂直慧差值、第3阶像差与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球差值与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1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与总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3个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暗环境下,慧差和球差均是术前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角膜屈光手术后球差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导致近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由于种种原因,近视眼周边部眼底病变在临床上易被忽视。随着近视眼屈光性手术的普及,对近视眼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日显最重要。本文拟对近视眼周边部眼底病变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