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Q值引导和标准LASIK术后角膜Q值、视力和自觉症状的差异,来探讨Q值引导LASIK对维持角膜非球面状态及改善视觉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做Q值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Q-LASIK)和标准准分子激光手术(S-LASIK)的近视患者各40例(40只眼),于术后1、3、6、12、24、36个月复查裸眼视力、角膜Q值、夜间眩光、夜视力满意度。结果术后1、3、6、12、24、36个月时,两组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夜视力满意度随时间递增,视觉质量主诉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术后1、3、6个月时,夜视力满意度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视觉主诉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之后,夜视力满意度和视觉主诉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内Q值变化明显,有显著差异,两组的Q值均向负值方向变化。6个月之后,两组角膜Q值均基本稳定。结论 Q-LASIK组较S-LASIK组能更好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和维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质量浓度aFGF、MaFGF对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长的影响,及aFGF的神经保护活性是否依赖促有丝分裂活性.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FGF和MaFGF培养RG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免疫阳性细胞,计算轴突生长细胞百分率,MTT法进行检测.结果 培养第3 d,大部分存活细胞为Thy-1免疫细胞化学反应阳性,5 d、7 d后逐渐减少.实验组存活时间3~4 d;培养第3 d,MTT法见各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 d、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相同天数不同质量浓度的aFGF及MaFG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质量浓度的aFGF各组与MaFGF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GF、MaFGF均能促进培养大鼠RGCs的存活,并延长其存活时间;aFGF保护及促进RGCs存活的作用不依赖其有丝分裂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更经济方便的Allegretto Wave Eye—Q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眼球跟踪测试方法。方法:在原测试片上覆盖一层厚度适中的透明薄膜再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判断清晰,试纸可以重复使用。结论:改良后测试操作简单,节约眼球跟踪测试片,提高了测试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蛇毒降纤酶降低青光眼患者血黏度、改善眼局部微循环以及对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①实验组:应用蛇毒降纤酶进行治疗。于治疗前行眼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流变学、眼血流动力学检测及电脑视野检查,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并作记录;②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参照上述相应时间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作记录。结果:两组青光眼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3个月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电脑视野的M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进步(P〈0.05);治疗后6个月又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①蛇毒降纤酶具有明显降低慢性青光眼患者血黏度、改善眼微循环的治疗作用;②视神经血流灌注量对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可能起一定作用;③蛇毒降纤酶对慢性青光眼及视神经缺血病变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眼外伤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丢失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15眼)在我院行LASIK术后因外伤引起角膜瓣移位、皱褶、丢失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急诊行角膜瓣复位术,术后1 d所有角膜瓣对位良好,皱褶明显消失或减轻,大部分患眼上皮修复,9眼视力达到0.6 ~1.0(60.0%),视力恢复时间最快为术后2d,最长14 d,平均(7.5±0.4)d.角膜瓣丢失者术后3d上皮修复完整.术后1个月,所有病例角膜透明无细微皱褶,视力0.6 ~1.0,平均(1.02 ±0.45).与损伤前平均视力进行配对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皱褶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恢复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6.
植玉婷  孙涛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55-2456
目的:观察和评价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应用德国鹰视蓝调酷眼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机远视治疗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18例33眼。术后观察视力、屈光度及阅读舒适性改变,所有患者均随访6~12mo。结果:至术后3mo时,平均残余屈光度为+0.22±0.79D,91%的患者屈光度在±1.0D以内,97%患者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术后所有患者感觉阅读舒适,阅读时间超过1h无头痛、眼胀等不适。结论:LASIK手术治疗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激光在角膜上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是目前主流的屈光矫正手术,其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半激光、全准分子激光和全飞秒激光。其中半激光与全准分子激光手术可以进行波前像差、Q值、角膜地形图等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对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更为有利。全飞秒激光手术的临床应用使得角膜屈光手术实现了微创。它们都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慢性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慢性青光眼患者眼血流情况及血管因素在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2例(35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3只眼)和正常组30例(30只眼)的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阻力指数显著性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的收缩期、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慢性青光眼患者血流速度尤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增大导致视神经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与视神经的血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0岁。因左眼打球时刮伤后疼痛伴视力下降6 h于2009年12月7日入院。入院时查:Vos:0.05,眼睑痉挛,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中央8 mm直径圆形区域角膜基质床暴露,较周边角膜下陷,边界清楚,荧光素染色(+)(图1)。前房轴深正常,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Q值引导和标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ieusis,LASIK)术后角膜Q值的远期变化趋势,探讨Q值引导LASIK术对维持角膜非球面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低中度近视患者80例80只眼,分为Q值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Q-value-guided excimer laser surgery,Q-LASIK)组和标准准分子激光手术(Standard excimer laser surgery,S-LASIK)组,每组患者40例40只眼。所有病例跟踪随访3年和3年以上,观察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趋势。结果术后1、3、6、12、24和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Q值变化明显,两组患者术后的Q值均向负值方向变化;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Q值均基本稳定。结论 Q-LASIK组与S-LASIK组比较,能更好地维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