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南平  姚克 《眼科研究》2004,22(3):251-255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和TIMPs对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另一眼作为对照组。每 5只兔眼为一组 ,分别于术后 1、3、7、14、3 0d取出虹膜和晶状体上皮细胞 ,用RT PCR和反向酶谱分析法检测各标本中的TIMPs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并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晶状体囊膜羟脯氨酸量的变化。结果 在正常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组织均有TIMP 1、 2、 3和 4mRNA的表达 ,而无相对蛋白质活性的表达 ;术后第 1d ,TIMP 1、 2、 3和 4mRNA即出现明显升高 ,其中术后第 7d ,TIMP 1和 2mRNA的表达量为最大 ,此后逐渐下降 ,术后第 3 0d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TIMP 3mRNA轻度升高 ,TIMP 4mRNA则轻度下降 ;羟脯氨酸的含量于术后 1、3、7d和 14d明显低于术后 3 0d(P <0 0 5 )。结论 TIMPs可能是抑制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 ,还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别滴用室温保存和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判断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能否降低对眼的刺激。方法 对照眼80例,滴用室温保存的本眼药液,试验眼80例,滴用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男女各半,按配对设计方案双盲法进行。结果 滴眼后眼球刺激的出现率;对照眼为19.38%,受试眼为6.25%;B级和C级反应者:对照眼为31例,试验眼为10例;平均刺激等级:对照眼为1.21,试验眼为1.07  相似文献   
4.
复方氯唑沙宗治疗急性肌痉挛性疼痛16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南平  王秦耕 《中国校医》2000,14(6):421-422
复方氯唑沙宗是近年研制的三类新药 ,该药含有氯唑沙宗2 5 0mg、对乙酰氨基 30 0mg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骼肌痉挛性疼痛疾病。我校门诊部近年选择 16 5例急性肌痉挛病例 ,对复方氯唑沙宗进行了临床应用观察 ,并用单纯氯唑沙宗进行比较 ,结果证明两种氯唑沙宗对各种肌痉挛性疼痛均有疗效 ,但复方氯唑沙宗疗效更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或急性发作 )必须有明确的腰肌痉挛和压痛 ,发作期病程 15天以内 ,具有腰椎平片或CT阳性表现。颈椎病以颈型为主 ,即具有明显颈部肌肉痉挛和刺激症状 ,发作期病程 10天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晶体上皮细胞(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2代兔晶体上皮细胞(RLECs),分为正常培养(对照组)和加入不同浓度(1×10-8~1×10-5mol/L)ATRA的实验组,分别于培养后24h和48h观察各组晶体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计算各浓度ATRA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各种浓度的ATRA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细胞形态异常改变趋于明显;其抑制率由低浓度时的14.0%增至高浓度时的75.7%;1×10-6mol/L为最高有效浓度,半效量(LD50)浓度为0.85×10-6mol/L.结论ATRA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氧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蛋白和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将氧化性白内障动物作为模型研究人老年性白内障机制的可行性。方法用过氧化氢(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产生白内障,分析晶状体相对灰度值、晶状体水化程度,Folin酚法测量水溶性蛋白(WSP),电泳及染色分析WSP条带,流式细胞术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结果6、12和24h时晶状体相对灰度值减小(P<0.05);WSP比例减少(P<0.05);WS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29000和30000的信号减弱;晶状体水化程度增加(P<0.01);凋亡LECs增加(P<0.01)。结论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产生的白内障,其蛋白和细胞的改变与人老年性白内障相似,将氧化性白内障动物作为模型研究人老年性白内障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近视患者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并探讨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预行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近视患者150例(300眼),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及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ntacam、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中央角膜最薄点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43.7±26.3)μm、(539.2±27.4)μm,二者高度相关(r=0.97,P=0.0001)。Pentacam测得角膜厚度值偏厚,二者差值平均(4.4±7.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P=0.0001),该差值与A型超声测量角膜厚度值、年龄有关(P=0.0001),而与屈光度、性别、角膜直径、角膜曲率等无关。结论 Pentacam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厚度值略高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尽管二者有很好的协同性,但相互间还不能完全替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层粘蛋白 (laninin ,LN)、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对兔晶体上皮细胞 (RLECs)粘附性和移行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外源性FN、LN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粘附、移行及其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 随着FN、LN浓度升高 ,RLECs在相应的细胞外基质上粘附和移行能力增强 ,低浓度时增加幅度较大 ;加入相应抗FN、LN抗体 ,RLECs在相应基质上的移行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细胞骨架也不能充分铺展 ,并且这一变化与细胞粘附性和移行性呈正相关。结论 FN、LN可诱导RLECs移行、粘附 ,因而可能在后囊膜混浊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ECC IOL)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探讨TIMPs以ECCO IOL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另一只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组。每 5兔为一组 ,分别于术后 1、3、7、1 4、30d取出晶状体后囊膜 ,用RT -PCR检测各标本中的TIMPsmRNA的表达 ,对扩增产物用凝交成像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以TIMP/GAPDH的比值表示TIMPs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并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晶体囊膜羟脯氨酸量的变化。结果 在常晶体上皮细胞组织均有TIMP - 1、- 2、- 3和 - 4mNA的表达 ;术后第 1天 ,TIMP - 1、- 2、- 3和- 4mRNA均明显升高 ,术后第 7天 ,TIMP - 1、- 2和 - 3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 ,此后表达式量逐渐下降 ,术后第30天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 ,术后TIMP - 4mRNA则表现为下降 ;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TIMPsmRNA在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升高 ,提示TIMPs可能是抑制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 ,TIMPs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方法 于第二代体外培养RLECs中添加浓度为10-8—10-5mmol/L的ATRA,观察ATRA对RLECs移行和黏附的影响,用SABC法观察ATRA对RLECs细胞网络骨架改变和内源性层粘连蛋白受体(LN-R)的表达。结果 ATRA对RLECs的移行和黏附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ATRA可使RLECs骨架重组并使其内源性LN-R表达降低。结论 ATRA能抑制RLECs的黏附和移行;ATRA能调节RLECs的网络骨架分布且明显降低其内源性LN-R的表达;RLECs的黏附和移行与RLECs的LN-R含量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