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女.13岁。3岁时发现其眼位偏斜,状态持续。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12(不能矫正)视物时下颌上抬.左眼上睑下垂.压迫眉弓上睑可上提3mm。第1眼位水平外斜50^△。第一、二斜视角相等。水平运动无受限.左眼下斜30^△,上转受限.被动牵拉试验( ).贝尔现象消失。下睑缘3—4.1mm处出现皮肤皱  相似文献   
2.
斜弱视是儿童期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眼病,斜弱视及其治疗与患儿的社会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斜视患儿容易受到疏远和歧视,社会心理问题发生率较正常儿童高,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及时的斜视治疗能给患儿带来积极的社会心理影响。弱视对儿童心理影响的已有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弱视治疗可能给患儿社会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弱视治疗的依从性,使治疗过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小化。随着研究的深入,斜弱视患儿在社会生活、学习及治疗中面临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将逐步得以阐明,可为心理干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直肌后退术治疗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方法8例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患者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术,并随访一年。结果8例患者中,5例患者随访满1年时眼位保持正位,3例随访初期眼位保持正位,半年时眼位轻度回退。所有患者眼球震颤症状均无改善。结论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患者的内斜视通过双眼内直肌后退术可获得改善,但手术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影响青少年近视非接触眼压测定的因素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接触眼压 (NCT)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测定的影响因素及误差分析。方法 本院青少年近视门诊患者共 1 1 7例 (2 34只眼 ) ,年龄 7~ 1 8岁 ,屈光度 - 0 .5 0 D~ - 7.2 5 D,眼压 (NCT) 1 1~ 2 9mm Hg。根据 NCT>2 2 m m Hg及≤ 2 2 mm Hg分为二组 ,并将二组 NCT与角膜厚度、眼轴、屈光度、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其中 39例 NCT>2 2 m m Hg患者均给予压平眼压计测定 ,并对 9例压平眼压偏高、5例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 >0 .5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青少年近视患者的 NCT随屈光芳、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增高 ,二者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 ;NCT的高低与角膜厚度高低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 ;NCT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NCT测定还受许多干扰因素影响。 39例 (78只眼 ) NCT>2 2 mm Hg患者给予压平眼压计测定 ,平均压平眼压 (1 9.2 5± 2 .6 3) mm Hg;9例 (1 8只眼 )压平眼压 >2 2 mm Hg、5例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 >0 .5的患者进行二年以上随访 ,无 1例转变成青光眼。结论 影响青少年近视非接触眼压测定值的主要因素是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屈光度。非接触眼压对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正确性较差。遇到高眼压先要排除使眼压假性增高的因素 ,有条件给予压平眼压计测定 ,不要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曲率对青少年眼压的影响。方法 观察74例148眼门诊青少年患者的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测量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曲率,其中37例74眼为高眼压组,37例74眼为正常眼压组。结果 CCT在高眼压组为(588.63土30.58)μm,对照组为(558.40土27.60)μm,2组均与眼压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显著。CCT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角膜曲率与高眼压组和正常对照组NCT测量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CT与青少年NCT测量值呈正相关,中央角膜厚度值越大,眼压越偏高。2组间CCT差异不明显,表明CCT并不是影响眼压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2例垂直眼位偏斜〉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性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观察1年,统计其效果。结果52例垂直眼位偏斜〉15△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治愈及好转41例(78.8%)。术前有代偿头位者均消失或改善。结论垂直眼位偏斜〉15△可行下斜肌前转位术。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酸眼胶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酸眼胶 (HypotearsTMGel ,优乐沛 )在干眼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 3 6例干眼症患者滴用聚丙烯酸眼胶 (HypotearsTMGel,优乐沛 )的临床疗效 ,包括主观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体征泪液基础分泌试纸试验 (Schirmertest,SIt)以及泪膜破裂时间 (Break uptime ,BUT)改善情况 ,1月后复查。结果 :显效 3 2例 ,主观症状基本消失且客观体征SIt增加≥ 2mm ,BUT延长≥ 2s ,显效率 88 89% (3 2 /3 6) ;有效 4例 ,主观症状缓解或客观体征SIt增加≥ 2mm ,BUT延长≥ 2s ,有效率 11 11% (4 /3 6)。结论 :聚丙烯酸眼胶对干眼症的治疗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8.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效果。方法观察17例接受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术前术后9方位眼位,歪头试验及代偿头位的变化。结果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均恢复,大于15^△的仍残留部分眼位异常及代偿头位。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对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9.
共同性外斜视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共同性外斜视远近立体视功能及术后立体视情况。方法 对32例共同性外斜视(恒定性25例,间歇性7例)分别用Titmus、双眼立体视检查图查近立体视,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立体视图远近立体视。其中11例行斜视矫正术,并用上述两种方法随访观察半年。结果 恒定性、间歇性外斜视均不存在远立体视,但间歇性外斜视有近立体视觉。结论 斜视矫正术后,立体视的恢复是双眼视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种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5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33例垂直眼位<15~Δ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52例垂直眼位>15~Δ行下斜肌移位术。结果85例患者中垂直眼位<15~Δ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者,治愈及好转29人(87.9%),>15~Δ行下斜肌转位术者,治愈及好转41人(78.8%)。术前有代偿头位者均消失或改善。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垂直眼位<15~Δ可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15~Δ者可行下斜肌移位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