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自 1989年 9月~ 2000年 7月对在校生进行了系统的视力检查、验光及记录,操作均由笔者完成。入校后第一周检查视力、验光 1次,以后每学期期中、期末各 1次。学生年龄在 15~ 20岁之间。 1 调查结果: 说明: 1、近视人数、近视比率为入校第一次检查结果。 2、对读书姿势正确与否的判断,笔者调查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晚自习及正课时,主要是晚自习从窗外观察,每班持续 10分钟;每学期每班随机观察 10次,共 4学期,以不正确姿势出现频率每人达 30次以上为标准。 3、近视而配镜不常戴者调查:晚自习观察及全班学生调查表调查结果互参。…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成酶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成酶(GS)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前房灌注加压至110mmHg,维持60min。提取视网膜总RNA,以RT—PCR半定量GSmRNA。结果大鼠前房加压解除后4h,GSmRNA的表达较对照眼开始升高(P〈0.05),至24h达高峰(P〈0.01),36h降低(P〈0.05),72h(P〉0.05)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GSmRNA的表达呈现明显升高过程,可能引起GS表达上调,促进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从而减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Bcl-2和Bax蛋白表达变化及葛根素干预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A组(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一定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B组(加压组)Bcl-2蛋白表达在2h开始升高,36h达高峰,72h时恢复正常,其中12h到48h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x蛋白的表达变化与Bcl-2相近,不同的是达高峰时间点在24h。C组(加压+葛根素组)12h至48h与B组相应时间点比较,Bcl-2蛋白的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的表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葛根素上调了Bcl-2蛋白表达,下调了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Weber—Christian综合征致双眼球突出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 ,1岁。以发热 ,反复呕吐半月 ,全身结节 ,双眼球突出 10余天入院。查体 :T38.5℃。患儿消瘦 ,全身皮下结节 ,以四肢为多 ,结节直径 6~ 10mm ,境界清楚 ,双眼球突出 ,以右眼为著。双眼眶CT示 :右后组筛窦后下方软组织密度增高影 ,突破右眶内后壁 ,伸入眶内 ,右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4h,12h,24h,36h,72h时间点取左眼球进行GS活性测定。结果4h时GS活性下降了39%(P〈0.01),12h开始回升,但仍呈下降了25%的水平(P〈0.01),24h升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h较对照组升高了19.9%(P〈0.01),72h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GS酶活性呈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基因转染在大鼠眼外肌的表达.方法大鼠眼外肌成肌细胞等量传代,分为实验组、第一对照组及第二对照组.采用ABC-ELISA法检测IGF-1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在转染后第1天即有IGF-1的表达,第5天达分泌高峰,以后渐次下降,持续至少4周.结论IGF-1基因转染后大鼠眼外肌分泌IGF-1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大鼠急性高眼压后大鼠外侧膝状体(LGB)的影响.方法以前房灌注法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以左眼为实验眼,取材后 LGB 连续冠状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利用小鼠抗大鼠突触素 P38单克隆抗体,对 LGB 突触末梢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高眼压组大鼠 LGB 内突触素 P3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高压氧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外侧膝状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成功制作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模型。方法:前房灌注加压至110 mm Hg,维持60 min。结果:12只大鼠均成功做成视网膜急性损伤模型,形态学观察也证实模型成功。结论:以针体开侧孔的针头,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成功地制作了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模型,且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Wistar大鼠15只,随机分为三组各5只。以左眼为实验眼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1、2、4周时经左心室灌注内固定取材,对其外侧膝状体(LGB)突触末梢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实验大鼠各时间点左LGB内突触素p3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校正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LGB内p38的CA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小,各时间点与左LG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对大鼠LGB突触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岁.以发热,反复呕吐半月,全身结节,双眼球突出10余天入院.查体:T38.5℃.患儿消瘦,全身皮下结节,以四肢为多,结节直径6~10mm,境界清楚,双眼球突出,以右眼为著.双眼眶CT示:右后组筛窦后下方软组织密度增高影,突破右眶内后壁,伸入眶内,右眼球突出较左眼明显,考虑组织炎症.皮下结节活检示: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入院诊断:Weber-Christian综合征致双眼球突出.将氟美松2.5mg入液静滴,每日1次,6d后全身皮下结节消失,眼球突出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