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9-04在我院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的泪囊炎患者380例413眼的临床资料,术后至少随访6mo,根据泪囊、鼻腔、吻合口、泪道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筛选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术后6mo时,未愈患者27例27眼(6.5%),治愈患者353例386眼(93.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鼻中隔偏曲程度、小泪囊、反复泪道探通/泪道激光/泪道置管、复发性泪囊炎、术后定期复诊和术者开展手术时间均对手术疗效存在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鼻中隔偏曲程度、小泪囊、术后是否定期复诊是泪囊炎患者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疗效确切,术后治愈率较高。患者鼻中隔偏曲的严重程度、小泪囊和术后是否定期复诊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术者娴熟的手术技术和规范的手术后处理及患者良好的医嘱依从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Hummelsheim术式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所致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Hummelsheim及Jensen术式进行综合并加以改良后,为13例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施行该术式并同时行相应内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术后原在位眼位、代偿头位及复视的改善情况.随访期9~36月,平均11.4个月.结果 13例中,术后原在位眼位<+10△,11例代偿头位消失,达84.6%,术后1次矫正满意率为84.6%.随访期内未发现眼位回退现象.结论 改良的Hummelsheim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 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能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又具有PDGF受体(PDGFR),已有研究表明PDGF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目的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 ASODN)技术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RPE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RPE细胞株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调节细胞密度为5×105个/孔,接种于96孔板,待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时进行转染.空白对照组不加PDGFR-α ASODN及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1.0μmol/L Lipo-ASODN组、2.0μmol/LLipo-ASODN组使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靶向PDGFR-α基因的ASODN转染至RPE细胞株.细胞转染48 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并以A490表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DGFR-α mRNA在RPE细胞中表达的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培养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RPE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 结果 空白对照组、1.0 μmol/L Lipo-ASODN组及2.0μmol/L Lipo-ASODN组RPE细胞的A490值分别为1.45±0.12、1.07±0.06、0.6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2,P=0.00),1.0μmol/L Lipo-ASODN组和2.0 μmol/L Lipo-ASODN组RPE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0);2.0 μmol/L Lipo-ASODN组RPE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1.0 μmol/L Lipo-ASO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显示,转染PDGFR-α ASODN后RPE细胞凋亡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PDGFR-α ASODN后RPE细胞阻滞于G0/G1期(F=206.70,P=0.00),1.0 μmol/L Lipo-ASODN组和2.0μmol/L Lipo-ASODN组RPE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37.8±1.3 vs 10.5±0.1,61.2±1.9 vs 10.5±0.1)(F=1808.90,P=0.00).PDGFR-α在RPE细胞中的表达随PDGFR-α ASODN浓度的升高有降低的趋势. 结论 利用ASODN技术沉默PDGFR-α基因表达可以显著抑制PVR过程中RPE细胞的增生,并能诱导其凋亡,不同浓度PDGFR-α ASODN转染后能下调PDGFR-α mRNA的表达,PDGFR-α基因的ASODN靶向技术为PVR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硅胶环扎带悬吊术在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环扎带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儿23眼。随访6月~3年,平均1.9年。观察术后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在我院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环扎带悬吊术23眼,满意17眼(73.9%);额肌筋膜瓣悬吊术18眼,满意15眼(83.3%),二者之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8,P〉0.05)。结论环扎带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简易,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远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儿童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前瞻队列性研究。选取5~14岁的近视儿童患者45例89眼,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不同的屈光组,其中轻度组27眼,中度组42眼,高度组2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加强深度扫描模式(EDI-OCT)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近视各组间的SFCT变化规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SFCT分别为253.22±43.56、223.19±54.93、185.90±50.99μm(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FCT与SE、眼轴长度(AL)、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0.430、-0.499、0.425,均P<0.001); 与K1、K2略相关(P<0.05)。近视各组间近视家族史构成比有差异(χ2=7.44,P<0.05)。

结论:儿童近视程度越深,SFCT越薄,AL与SFCT相关性略优于屈光度,且儿童近视程度与近视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6.
廖妙云  秦程  曾新生 《西部医学》2006,18(6):699-700
目的观察早期羊膜移植防治严重眼部碱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严重眼部碱烧伤11例14眼,在伤后2周内行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术后对视力、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以及睑球粘连等情况进行2~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12眼(85.7%)视力脱盲。3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无新生血管者占78.0%。随访期内无睑球粘连的病例。结论眼部碱烧伤后尽早行羊膜移植对防止各种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泪液分泌、泪膜的变化,探讨其与干眼的关系.方法:对80名近视眼患者实施双眼LASIK非球面切削手术,分别用Schirmer I试验(基础分泌试验)和荧光素染色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泪液分泌值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time,BUT).结果:(1)BUT值(单位:秒):术前为20.07±5.9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8.47±2.64、10.5l±2.63、13.29±2.74、19.85 4±5.7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与术前的BUT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个月BUT值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ehirmer 值(单位:mm):术前为16.24±6.6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12.86 4±6.14、14.65±9.92、15.38±6.27、16.18±5.77,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Sehirmer值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Schirmer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SIK非球面切削术后3个月内泪膜稳定性下降及泪液分泌减少,术后6个月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恢复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因素。方法:2007-06/2008-05近视患者734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人群特征、近视及矫正的情况、手术原因及对手术相关信息的了解情况、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34例咨询者中,58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153例未手术。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近视时间、近视程度、获得手术信息的途径、对手术了解程度、对手术期望程度、就医环境的好坏,手术医师技术的好坏,服务满意度等因素是影响近视眼患者是否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该合理宣传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满意率,使近视患者对手术疗效有合理的期望,正确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手术时机及其在斜视性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8岁以内在院接受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治疗,且术后斜视矫正正位(斜视度≤±10△)的病历资料67例。按手术前斜视类型、接受手术时年龄、弱视程度分组,对各组术前、术后1,3 mo分别进行双眼总和P-VEP检测。结果以双眼反应/单眼反应( B/M)比值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所有病例术后1 mo B/M值均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内斜视组术后3mo的B/M值升高较外斜视组明显(P〈0.05);(2)≤6岁组,术后3mo B/M值升高较〉12岁组明显(P〈0.05)。(3)重度弱视组术后1mo的B/M值升高较轻度弱视组明显(P〈0.05);术后3mo,重度弱视组B/M值升高较轻度、中度弱视组明显(P〈0.01)。 结论:经过弱视治疗后视力仍难以提高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建议6岁前行斜视矫正手术,特别是重度弱视及内斜视患儿(调节性内斜视除外)。早期手术有利于弱视的进一步治疗及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眼科临床见习中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处理眼科医疗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科学的证据,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