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正切图公式和弧矢图公式在非球面测试小珠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计算中的差别和准确性。方法自身配对设计。利用莫尔金刚石车削机床加工制作不同前表面形态的非球面测试小珠共24个,用TalySurf粗糙度轮廓仪对其Q值和顶点曲率半径(r0)进行拟合。对24个非球面测试小珠进行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图一致性评价法,比较2种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①用正切曲率半径和弧矢曲率半径计算所得24个非球面测试小珠0°半子午线的r0均值分别为(7.73±0.09)mm、(7.72±0.09)mm,数值上与拟合值[(7.70±0.08)mm]比较接近,但两者与拟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弧矢图:t=2.95,P<0.01;正切图:t=4.45,P<0.01)。②用正切曲率半径和弧矢曲率半径计算所得24个非球面测试小珠0°半子午线的Q值与拟合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弧矢图:t=1.61,P>0.05;正切图:t=-0.87,P>0.05)。③用正切曲率半径计算所得24个非球面测试小珠的0°半子午线Q值与拟合值之差的均值较弧矢曲率半径更接近0,且95%一致性界限的上下限范围更小。结论用正切曲率半径和弧矢曲率半径计算非球面系数均比较准确,但是用正切曲率半径计算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较弧矢曲率半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晶状体性散光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角膜营养不良四个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RBCD)、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型(LCD Ⅰ)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ⅢA型(LCD Ⅰ/ⅢA)4个中国家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的突变情况,进一步探讨角膜营养不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采集4个家系中共22例患者、22名表型正常成员和10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合成TGFBI基因所有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RBCD家系14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371G >T (R124L)杂合突变,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未检测到此突变;ACD家系中1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显示c.371G>A(R124H)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的遗传学资料缺如;LCD Ⅰ家系3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370C> T(R124C)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未检测到此突变;LCD Ⅰ/ⅢA型家系中4例患者TGFBI基因第14外显子均显示c.1877A>G (H626R)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的遗传学资料缺如.100名健康对照未发现TGFBI基因突变.结论 TGFBI角膜营养不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124是TGFBI基因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4.
角膜是人眼最重要的屈光介质,其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光力的2/3。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器的发展,对角膜形态的认识越来越具体完善,尤其是角膜前表面。非球面Q值是描述角膜形态的一个重要参数,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角膜地形图仪器中。现就角膜非球面Q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尤其对用轴向曲率半径和用正切曲率半径计算Q值的差别,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