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肺梭形细胞癌(SpC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使用各类电子产品、数字化设备呈普遍化、低龄化发展趋势。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进行在线学习、网络社交、网上娱乐,会显著增加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负荷,挤占正常的社会交往、体育活动与户外自然光暴露时间。家长及监护人对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屏幕的管理缺位,儿童青少年易养成不健康的屏幕用眼习惯与行为,对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以及屈光发育可能带来不良影响。为促进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养成屏幕用眼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健康科学地使用各类电子显示屏幕,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与进展,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行业标准规范及临床经验制订《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电子屏幕用眼健康管理专家指导意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年龄≥8岁的双眼近视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欧几里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 6个月、9个月、1年进行随访,评估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角膜K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镜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眼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91例受试者完成初次配戴,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48例。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左、右眼LogMAR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2组左、右眼角膜平坦K值及右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除配戴后1 d、9个月以外,其余随访时间点,2组左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6个月、1年时,2组左、右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眼压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1年时,2组角膜塑形镜 配适状态和镜片状态均良好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2种角膜塑形镜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试题与解答     
江睿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4):237-237,216,225,232,261,265
  相似文献   
6.
周佳奇  梁栋  周琪  张慧  张清潭 《浙江医学》2021,43(16):1785-1789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的关系。方法在CNKI、PubMed、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公开发表的有关GDF-15与DN关系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SMD=0.87,95%CI:0.42~1.33,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SMD=2.57,95%CI:1.01~4.13,P<0.05]和正常白蛋白尿组[SMD=3.49,95%CI:1.84~5.15,P<0.05]。结论DN患者血清GDF-15水平随其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测定GDF-15水平对判断DN病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与角膜塑形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触镜室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29例(57眼),平均年龄(9.7±2.1)岁,等效球镜度范围-1.00~-4.75 D,验配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屈光检查、Oculus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地形图、Canon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平坦K1及陡峭K2、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子(CRF)。根据角膜中央K值及e值采用经验法进行镜片验配。分别于戴镜1 d及7 d后进行角膜曲率测量,测得角膜平坦K1及陡峭K2。对戴镜前、戴镜后1 d、戴镜后7 d的视力、角膜曲率进行方差分析,并分别对CH及CRF值与戴镜1 d、7 d后角膜曲率变化值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配戴1 d后角膜曲率平坦K1由(42.76±0.78)D下降到(41.78±0.86)D,戴镜7 d后下降为(40.52±1.26)D(F=71.962,P<0.05),戴镜1 d后陡峭K2由(43.91±0.81)D下降到(43.34±0.89)D,戴镜7 d后下降到(42.14±1.44)D(F=40.602,P<0.0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H、CRF值与戴镜后1 d、7 d角膜曲率平坦K1、陡峭K2的变化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H及CRF值在角膜塑形术角膜重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
角膜厚度值在早期主要应用于协助角膜疾病及青光眼的诊断,随着上世纪90年代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法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强手术的精确性,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更多的新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测量角膜厚度。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Precisio角膜地形图等更可形象地展示角膜、前房、晶状体等形态及其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停戴1个月后角膜形态及上皮和基质重新分布的情况。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以上儿童近视患者20例,取右眼纳入连续性研究。分别于停戴当天和停戴后1个月采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FD-OCT)测量直径为6 mm的中央角膜上皮地形图,并按中央区(2 mm),旁中央区(2~5 mm),周边区(5~6 mm),上、下、鼻、颞、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共分17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角膜厚度减去上皮厚度得到基质厚度。运用Munnerlyns公式t=S2×D/8(n–1)计算预测塑形度数,并与实际矫正屈光度比较分析。同时常规测量停戴前后屈光度、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停戴1个月后与停戴前相比,角膜中央厚度(t=-4.288,P<0.001)、角膜最薄点厚度(t=-4.457,P<0.001)、角膜中央2 mm上皮厚度(t=-4.807,P<0.001)显著增厚,中央基质厚度无明显变化。旁中央区整体上皮厚度停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上(t=-2.629,P=0.017)及颞侧(t=-2.428,P=0.025)上皮显著增厚;整体基质(t=2.656,P=0.016)和角膜(t=18.027,P<0.001)厚度变薄,尤以鼻下方和颞上方基质显著变薄(t=-3.237,P=0.004;t=8.539,P<0.001)。周边区上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质和角膜厚度明显变薄(t=2.635,P=0.016;t=3.435,P=0.003)。预测塑形度显著低于实际矫正屈光度(2.80 D vs 3.72 D,P<0.001)。结论角膜塑形镜停戴1个月后,上皮和基质发生重新分布,角膜上皮增厚主要在中央2 mm区域,旁中央区的上皮增厚集中在颞侧和颞上,中周部(2~6 mm)基质变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