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存活十年以上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西医结合是提高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的有效途径。笔者采用中药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00余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5例存活长达10年以上,最长1例已存活20年,至今皆高质量健康生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部分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艾滋病患者血CD4细胞水平变化。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85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三组,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半年后患者血CD4细胞变化。结果CD4细胞在中药组治疗前为(203.3±223.8)个/mm3,治疗后为(263.3±261.3)个/mm3;中西药组治疗前为(233.4±180.0)个/mm3,治疗后为(330.4±223.4)个/mm3;西药组治疗前为(116.0±183.3)个/mm3,治疗后(140.1±177.3)个/mm3。结论中药组和中西药组都能明显提高患者CD4细胞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CD4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目前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逐渐增加,人们对艾滋病问题也日益关注,个别个体由于种种原因对艾滋病过分恐惧,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我们称之为艾滋病恐惧症,这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1]。  相似文献   
4.
瘢痕组织是一种循环不良、结构不正常和神经分布错乱的假性组织。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失容、挛缩和功能障碍。特别是人们对美容的要求,越发显示出对增生性瘢痕治疗的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采用放射性核素^90Sr-^90Y(^90锶-^90钇)敷贴治疗与手术切除结合^90Sr-^90Y敷贴综合治疗及护理,并对两法进行疗效比较,以期探求治愈瘢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自体毛发移植在我国逐渐展开,现本文就毛发移植历史方法,并发症及种植术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葡萄籽软胶囊对人体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籽软胶囊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117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按血清丙二醛含量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连续服用受试物90d,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食后受试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降率为4.9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升高率为12.4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自身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各项安全性指标试验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葡萄籽软胶囊对人体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蚂蚁酒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刘翠娥,王海玉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郑州450003)拟黑多刺蚂蚁体内含有26种游离氨基酸,17种蛋白水解氨基酸,28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B2、E和多种酶,甾族类化合物等。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作用。作为保健食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清热利湿法治疗皮肤病湿热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病中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如湿疹、带状疱疹等多可辨证为湿热证,现代医学常用抗组胺类、皮质类固醇类、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而传统医学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常获得较好疗效。本研究采用清利饮作为研究清热利湿法的突破口,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疗效,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扩充了传统的皮肤病湿热证的范围,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1临床研究1.1一般资料共观察196例皮肤病湿热证患者,其中急性湿疹121例,带状疱疹75例,每个病种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腹泻、消瘦、皮疹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临床报道较少见,容易被误诊。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收治6例以腔口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酪氨酸酶活性与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添加法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待测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氢氧化钠溶解法检测黑素生成量。结果:桃红四物汤加减水煎剂和药物血清均有明显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水煎剂呈现明显的促黑素生成活性。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在体内外均具有激活酪氨酸酶作用,且体外有促黑素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