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837名中学生近视进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中学生近视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近视进展的原因。方法以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本市7所中学在校患近视眼的学生,选出符合条件的2837名作为调查对象。结果2837名学生中3a来近视进展者1861名,占65.60%,且近视进展率随年级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高中学生近视进展率较初中学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近视进展度数在-0.75~-1.50D之间的占74.16%.相关因素中,每日学习时间达12~13h的占89.53%;经常连续学习超过90min的占67.25%;每日睡眠不足8h的占47.34%.结论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睡眠不足是近视进展的主要原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防止近视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做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在角膜缘后3mm行1/2厚板层巩膜切开向前剥离至角膜缘,再距角膜缘后1.5mm处平行角膜缘间断切开深层巩膜,使脉络膜上腔液体排空,以10-0尼龙线间断平行两行缝合睫状体.结果28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睫状体脱离复位,眼压恢复正常范围.结论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应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我科采用手术显微镜术中直视定位法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我科收治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30眼),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65岁;病程5~30d。以美国视网膜学会修订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进行分级:A级18例,B级12例。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正确掌握处理浅前房的时间和方法.方法对120例158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经术后观察,确定浅前房发生的眼数及程度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在158眼中发生浅前房46眼,占29.1%.引流过畅、房水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术中精细操作、术终前房重建、术后及时处理浅前房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结论术后浅前房不能完全预防,但可减少其发生.前房如未形成,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 (ExcimevLaser)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的广泛性及普遍性已众所周知 ,我院 1996~ 1999年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hotoreforactivekeratectamy ,PRK)治疗 44 6例近视患者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中心自 1996~ 1999年采用PRK手术治疗 872只近视、散光眼 ,其中男 2 0 5例 (398眼 ) ,女 2 41例 (4 74眼 ) ,年龄 18~ 40岁 ,平均为 2 6 .5岁 ,屈光范围为 - 2 .0 0~ -12 .0 0D ,散光≤ 2 .0 0D ;按近视屈光度分为 2组 :低中度组≤- 6 .0 0D共 5 5 7…  相似文献   
6.
2004-01以来,我们根据干细胞理论和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采用显微镜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58眼(复发胬肉9例9眼),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45~73(平均59)岁,病程3~15(平均9) a.胬肉头部侵入角膜2~7 mm,局部无活动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杨平  王怡  付立红 《山东医药》2011,51(42):112-112
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对2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个月,伴发热,视物模糊5天为主诉就诊.1998年10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右颈部出现一个蚕豆大淋巴结,无压痛,伴全身乏力,胃纳差,消瘦,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给口服"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治疗,未见效.1999年5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 ℃,轻度咳嗽,偶有白色泡沫痰,右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大,轻度触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86例118眼,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mo随访调查且临床资料完整,记录所有患者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以0.3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低视力组(视力<0.3)与视力正常组(视力≥0.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病程、BCVA、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巩膜、眼底病变程度、术后并发症、玻璃体脱离、黄斑病变等因素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低视力34眼(29%),视力正常84眼(71%);低视力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合并黄斑病变所占比例、合并后巩膜葡萄肿所占比例、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眼底病变程度与视力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OR:1.567,95%CI:1.129~2.224)、黄斑病变(OR:8.054,95%CI:1.741~37.541)、晶状体核硬度分级(OR:3.642,95%CI:2.512~18.787)、眼底病变程度(OR:7.964,95%CI:1.254~28.415)均与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相关(P<0.05);随访6mo,晶状体后囊膜混浊5眼,无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移位、角膜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轴长度、黄斑病变、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眼底病变程度均为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必须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重视术中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杨平  付立红 《眼科新进展》2002,22(4):275-276
目的 观察用猪尾探针从上泪小点置入直径0.3mm的钓鱼线做支撑物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20例20眼在显微镜下用猪尾探针将柔韧的钓鱼线环形置入泪管内做支撑物,在直视下进行泪小管断端吻合,保留3月拔线。结果 随访0.5a,15例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治愈率为75%,3例泪道冲洗通而不畅,为好转;2例泪道冲洗不通畅,20例无1例发生泪小管,泪小点豁裂。结论 用猪尾探针环形泪道内置入钓鱼线,操作简单,创伤小及省时又疗效确切,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