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9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935篇
口腔科学   480篇
临床医学   738篇
内科学   1404篇
皮肤病学   172篇
神经病学   499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科学   1030篇
综合类   317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90篇
眼科学   222篇
药学   603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34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7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14篇
  1973年   17篇
  1972年   16篇
  196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Familial Cancer - The risk of radiotherapy-induced malignancies (RIMs) is a concern when treating Li–Fraumeni syndrome (LFS) or Li–Fraumeni Like (LFL) patients. However, the type of...  相似文献   
4.
5.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其微创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4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24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20例;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结果手术中无副损伤。手术后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是治愈出院。3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极大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5年1-5月,选择山西省吕梁山区出生缺陷高发的中阳县和交口县作为出生缺陷高发区,以人口相对集中的河道两侧为采样点,共涉及8个乡镇,79个行政村;选择晋中盆地出生缺陷低发的祁县作为出生缺陷对照区,采样点均匀分布,共涉及6个乡镇,27个行政村.采集距耕地表层10~20cm深的土壤,共采集样品131件.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1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 高发区土壤中元素总量明显高于低发区.与祁县相比,交口县土壤中元素含量偏高的有As、Mo、Pb、Ni、V,含量偏低的元素有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阳县土壤中含量偏高的元素为Sn、Se、Mo、Zn、Sr、Pb、Ni、Fe、V、Ca、Cu、Al,偏低的元素为Mg和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中元素含量(μg/g)与出生缺陷发病率的(1/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交口县土壤中Mo、Al、As、Ni、Pb、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标准的逐步回归判别方程为:y=-1.321 1.106 Mo-0.509 Al 0.117 As 0.663 Ni-0.429 Pb-0.262 Zn(R2a=0.891);中阳县土壤中Pb、Mg、Ca、Al、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1.757 0.441 Pb-0.264Mg 0.309 Ca-0.186Al 0.162Zn (R2a2=0.839).结论 交口县和中阳县土壤中Pb、Mo、Al等含量异常可能是两县出生缺陷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AIM: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urodynamic study in young men with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 METHODS: We reviewed the charts of 50 men with LUTS aged 50 years and below. Those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 urethral trauma or strictures were excluded. All underwent multichannel urodynamic studies (UDS). The pre- and post-UDS diagnoses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Mean age was 38.1 years (17-49). The main pre-UDS diagnoses included prostatitis in seven (14%), overactive bladder in seventeen (34%)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in nine (18%). Pre-UDS management ranged from anticholingeric agents for thirteen (26%), alpha-adrenergic antagonists for nine (18%), antibiotics for six (12%). Abnormal UDS were noted in 36 (72%), including detrusor overactivity in 9 (18%), detrusor underactivity/acontractility in 5 (10%) and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in 21 (42%). Fourteen (28%) had primary bladder neck dysfunction and five (10%) ha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ost-UDS management included anticholingeric agents for ten (26%), alpha-adrenergic antagonists for seventeen (34%), catheterization for four (10%), behavioral therapy for three (6%), surgery for three (6%). None were prescribed antibiotics. Following UDS, the diagnosis had to be updated in 40 (80%) and concomitant change in management was required in 34 (68%). CONCLUSION: Young men presenting with LUTS have different underlying etiologie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often empiric and inaccurate. Urodynamic study is useful in the evaluation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as it aids in arriving at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guides treatment therapy.  相似文献   
8.
T辅助细胞在疫苗研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感染性疾病疫苗之关键挑战在于利用确定的抗原以刺激产生能引起保护作用的合适的免疫反应。肽类疫苗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意义在于,已知不同的多表位构成单一结构以诱导出所希望的免疫反应所表现出的灵活性。这一般比利用减毒的活疫苗要安全并且相对而言比制造亚单位疫苗要容易。然而,多肽疫苗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这一方法在诱导遗传背景复杂的人群免疫反应方面受到限制,这与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HC)多态性有关。因同样的理由,肽类免疫应答常因缺乏适当的辅助T淋巴细胞(HIL)而引导出不充分的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CTL)和抗体反应。另一个运用线性肽链结构的可能缺点是:为了引导出合适抗体反应,表面免疫球蛋白受体簇对于激活静息的B细胞就成为必须因素。由WHC多肽性引起的问题可由运用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来解决。从麻疹病毒F蛋白(氨基酸288到302)中得到的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和鼠的确定结合在多种MHC分子上的辅助T细胞表位(v1EB,aa191-209)已被定性并且被用于能极大激发免疫应答的结构中,以克服单一限制型免疫应答的缺陷。合成的,非自然Pan DR表位(PADRE)具有退化的结合几种通常HLA—DR的能力,能以绝对效价和抗体反应质量两种形式来增强激发短肽链的免疫应答。另外,一些所谓的从流感病毒血凝素(HA)来的“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恶性疟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抗原和分枝杆菌蛋白被报道能激发广泛的免疫应答。为了不加区别地结合于几种同型和同种异型的MHCⅡ类分子,这些肽类应显示出部重叠MHC结合形式或应利用保存于配体中的固定位点和应缺失等位基因特异性固定残基,以防止结合于其它Ⅱ类分子。了解MHCⅡ类分子对肽链的不加区别及特异性识别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将为在疫苗设计中突破遗传限制的策略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几种不同类型的炎症动物模型对AGE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的白细胞数目,大鼠巴豆油性气囊肿的形成。结果:连续灌胃给药5天,AGE(5、10g/kg)可以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的游出数目以及大鼠巴豆油性气囊的形成。结论:藤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