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一种常见、多发病,以秋季腹泻最为典型。秋季腹泻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多南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变化快,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轻者可服用补液盐,重者可采用静脉补液纠正。现采用经皮给药肠炎治疗仪佐治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医院自2003~2006年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的患者实施了局麻加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术中镇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1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5例,其中单侧11例,双侧2例,跨横窦2例,合并额颞部挫裂伤6例,合并小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4例,合并额颞部挫裂伤1例。术后再出血2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3例,随访14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1分(死亡)2例,2分(植物生存)1例,3分(重度残疾)1例,4分(轻度残疾)4例,5分(恢复良好)6例。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起病急,病情危重,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手术是减轻脑肿胀的有效措施,是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并且进行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合适的治疗药物。方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灯盏花、血塞通滴丸、丹参滴丸;银杏叶滴丸;氯吡格雷等不同药物治疗,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管闭塞程度均有改变,其中A组的降低程度比其他两组的降低程度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三组治疗结果 ,发现中成药能有效缓解大脑中动脉的闭塞程度,治疗效果比西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儿肺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8例小人肺炎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病症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喘憋性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1],目前仍较多使用利巴韦林(即病毒唑)治疗,该药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贫血[2]。我院儿科于2005年12月~2006年4月婴幼儿喘憋性肺炎高发期间,应用注射用炎琥宁静点治疗72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并与同期应用病毒唑治疗的70例喘憋性肺炎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对其进行临床评价。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喘憋性肺炎住院患儿142例为观察对象,诊断标准符合参考文献[3];年龄2月~2岁,平均9个月,病程l~6 d,平均3.5 d;临床以喘憋为主要症状。周围血象: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0.60,胸部X线检查主要为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初期肌钙蛋白(CTn)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hsCRP的含量和活性,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的CTn、hsCR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CTn、hsCRP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法进行血、尿、母乳联合检测小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联合检测182例疑诊HCMV感染的患儿,对母乳喂养的阳性患儿补测母乳HCMV—DNA。结果血、尿及联合检测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15.93%、29.12%、39.01%。阳性患儿配对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45.00%,阴性患儿配对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18.60%,两组进行x^2检验,x^2=5.5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联合检测能提高HCMV—DNA检测阳性率,尿HCMV—DNA检测阳性率高于血HCMV—DNA检测,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整体护理的开展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确立 ,使得健康教育工作与临床护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特别是近十年来 ,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速 ,成果迭出 ,在促进人们的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 ,由于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护理人员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等主客观原因 ,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为此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在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应注意几个问题。1 泛化教育对象护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有着广泛的教育对象 ,包括所有的社会人群[1] 。病房护理健康教育就不仅仅是住院病人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选择住院患儿480例,按年龄不同分成新生儿组(<1个月)、婴幼儿组(1个月~3周岁)、学龄前期组(3~6周岁)和学龄期组(6~12周岁)4组,各120例。比较4组留置过程中堵塞、脱出、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组和学龄期组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婴幼儿组和学龄前期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不同,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保证留置针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