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妊娠免疫耐受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抑制是母体成功妊娠必需的,近来研究认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免疫抑制机制中的关键成分。该类细胞是Treg的重要亚群,在体内自然存在,能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IL-2Rα(CD2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分子等。在早、中期妊娠,母体全身和蜕膜的CD4^+D25 Treg比率明显增加,通过细胞直接接触的方式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活性及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可能在人类妊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王江玲  周洁  黄引平 《江西医药》2006,41(4):233-234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nucleatedredbloodcells,NRBC)计数与慢性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对57例年龄22~32岁,孕周32~41周之间的孕妇外周血进行NRBC计数,其中慢性胎儿窘迫组21例,正常妊娠组36例,并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胎儿窘迫组外周血中NRBC计数为(9.87±4.03)个/3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4.05±1.88)个/3ml(P<0.01)。66.7%(14例)慢性窘迫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的8.3%(3例)(P<0.01);慢性窘迫组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pH,PO2,PCO2值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胎儿窘迫孕妇外周血中NRBC计数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辅助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院从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开始开展无痛人流术。采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镇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叶平  黄引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25-1829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价血清E2与阴道酸碱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妊娠不良结局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常规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妇女101例分早孕期组(≤13周)36例、中孕期组(13~28周)35例及晚孕期组(≥28周)3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H2O2含量检测及细菌培养,并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状况等)状况评价。同时检测其血清E2水平,观察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结果:①随着孕周的增加,血清E2升高,但没有发现随着E2升高阴道pH值下降;妊娠期不同孕期阴道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各期均有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BV)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且发生率较高。③阴道菌群状况: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有不同比例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阴道常规镜检妊娠各期总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为6.93%(7/101),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需氧菌阳性率为14.85%(15/10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阳性率分别为60.00%(9/15)、26.67%(4/15)、6.67%(1/15),阴道菌群中可检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④妊娠结局:101例孕妇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72例,阴道微生态失调者29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率及产褥感染率因例数太少无法比较。结论: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在不同孕期阴道微生态改变明显,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在妊娠期阴道炎中居首位,培养显示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患者1女性,26岁,因“停经9个月余,下肢浮肿10d,血压高2d”于2005年3月30日入院。病史采集:年幼蹲踞、活动后心慌、气短,未予重视。G4P1,5年前经阴道分娩,产后发生心衰,新生儿因早产死亡。此次妊娠期间活动后稍气促,但无胸闷、心悸症状,夜间可平卧,孕期未行产前检查。入院查体:P92次/min,Bp170mmHg/100mmHg,口唇发绀、杵状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病率和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产检的孕妇2350例,详细记录孕妇的一般情况,在孕中期及孕晚期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分娩时及产后3 d评价妊娠的结局。结果孕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为15.6%,发病率与孕期无相关性。孕期VVC不增加胎膜早破、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P〉0.05)。但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均增加(P〈0.05)。结论孕期VVC发病率高,与孕期无明显相关性,存在垂直传播,对妊娠的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药物在终止前置胎盘中期妊娠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8例前置胎盘中期妊娠需引产者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给予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或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结果3例患者有产前大出血,但均无产后异常出血,平均产程为8.3h,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后大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患者胎盘组织血红素氧化酶-1、2(HO-1、2)及内皮素-1(ET-1)的表达,探讨PIH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PIH患者及正常孕妇的胎盘绒毛组织中的HO-1、2及ET-1,利用免疫组化图象分析软件测量胎盘大绒毛、微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及血管的平均吸光度。结果:妊高征组大绒毛、微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及血管部位的HO-2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P<0.001),HO-1在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P<0.001),而妊高征组大绒毛、微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及血管部位的ET-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01);且H0-1、2在胎盘大绒毛、微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而ET-1在胎盘大绒毛、微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结论: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血红素氧化酶的表达减少可能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础血清催乳素(PRL)正常的排卵障碍患者中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OHP)和临界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观察溴隐亭(CB154)促排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基础血清PRL正常无排卵患者,行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负荷试验,筛选出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OHP组,34例)和临界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临界OHP组,47例),2组患者均予溴隐亭治疗,并监测排卵情况.结果:125例患者中OHP发生率27.2%,临界OHP发生率37.6%.OHP组和临界OHP组经溴隐亭治疗显效率分别为35.3%、10.6%;有效率分别为61.8%、89.4%;无效率分别为2.9%、0.OHP组显效率高于临界OHP组(P<0.05),临界OHP组有效率高于OHP组(P<0.05),两组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排卵障碍妇女中,LHRH负荷试验可筛选出OHP患者和临界OHP患者,溴隐亭能提高排卵率,可用于治疗OHP和临界OHP的患者,治疗OHP的效果比临界OHP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03年10月~2004年9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正常妊娠孕妇各20例,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体外培养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Mcl-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16.51%±3.84%)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30.62%±6.27%),子痫前期组中性粒细胞Mcl-1 mRNA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活化降低。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存在凋亡延迟,Mcl-1表达上调和caspase-3活化抑制可能是凋亡延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