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霉菌性食管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霉菌性食管炎过去临床少见 ,但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应用欠合理 ,该病发病有增高趋势 ,需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就我院胃镜室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在作胃镜检查时发现的霉菌性食管炎 4 7例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4 7例患者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2 0例。年龄在38~ 80岁之间 ,平均年龄 6 7岁 ,大多有上消化道出血、上腹部不适、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其中吞咽困难 8例 ,胸骨后不适 4例 ,咽部异物感 7例。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 38例 ,消化性溃疡 6例 ,胃癌 10例 (其中接受放化疗患者有 5例 ) ,同时伴有幽门螺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基因阳性率、了解菌株CagA蛋白的可能分型、其羧端可变区EPIYA的数目以及与临床结果之间有无关联.方法:培养分离来自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H pvlori,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检测H pylori cagA基因的状况.随机选择不同病种的cagA基因阳性(cagA~ )的PCR产物.通过转化质粒,进行cagA~ PCR产物测序,通过ExPASY-Tranlation软件获得cagA基因相应的Cag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国际标准株NCTC11637的cagA基因以及CagA蛋白序列通过搜索NCBI(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获得.结果:60株H pylori临床株中,56例为cagA~ ,阳性率达93.3%.20例测序的结果表明,CagA蛋白结构可分为2种类型,19株东亚型和1株西方型.所有19株东亚型均为Yamaoka分型的A型,所有20例菌株的EPIYA的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结论:cagA基因阳性率在不同病种之间无差异.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蛋白的一级结构,与日本、韩国菌株一样,主要为东亚型,其CagA蛋白羧端可变区EPIYA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乳酸杆菌制剂(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顽固性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Hp顽固性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10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兰索拉唑三联组和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组Hp清除率分别为94.8%和97.56%,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然而,兰索拉唑三联治疗组中,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组(4例)(P<0.05)。结论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治疗方案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Hp清除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因此,为顽固性Hp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小肝癌患者27例,其中原发性小肝癌(sHCC)9例,转移性小肝癌(sMHC)18例,共40枚病灶。随访分析术后肿瘤局部消融效果、术后并发症、围术期肝功能变化、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肿瘤局部完全消融率达95.0%(38/40)、90.0%(36/40);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88.9%;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肝功能主要指标14 d内基本恢复。结论对于sHCC和sMHC,射频消融可以取得与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观察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保留灌肠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积分情况(除息肉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息肉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常规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脓球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总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消化内科6种疾病变异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推广使用。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月119例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原因进行总结、归类,通过分析讨论,制定变异控制措施。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59.7%。有32例出现2次以上变异,其中有17例因变异而终止路径。路径终止变异率14.3%。结论在实施临床路径时,出现变异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变异会导致路径终止,而大多数变异不影响路径的完成。疾病本身因素导致变异是难以控制的;而医生及患者等主观因素导致变异是可以控制的。可控变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和过度检查,须在以后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在我国已经实施2年,我院是卫生部颁布的26个临床路径试点单位之一.目前,临床路径作为控制医疗成本和改善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已经被许多医院广泛采用.但各医院研究报道显示临床路径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并不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变异因素的过多出现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临床路径各种变异因素对费用影响的角度,探讨我院消化内科结肠息肉摘除术临床路径过程费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前判断肝硬化分级的指标中主要是以血清白蛋白为主 ,但由于输血及输入白蛋白等原因 ,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时并不能真实反应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为此 ,本文选择了反映肝脏贮藏合成功能的胆碱酯酶和载脂蛋白来评估肝功能的分级 ,为探讨其临床价值 ,现对74例肝硬化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正常对照组 80例 ,男 5 2例 ,女 2 8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 4 2岁 ,系我院健康体检者 ,肝肾功能均正常。肝硬化患者 74例 ,按照“1990年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 ,男 4 3例 ,女31例 ,年龄 2 4~ 74岁 ,平均 5 1岁 ,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患者46例: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疗程4周,联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1周;对照组(传统三联疗法)患者40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为1周,通过13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并评价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2.6%;传统三联疗法(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7d)(治疗组)和标准三联疗法(7d)(对照组)比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和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