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哮喘豚鼠血清NO和IL-1浓度的变化。方法 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哮喘组:豚鼠致敏用10%卵蛋白1ml腹腔内注射,2周后用1%卵蛋白吸入激发哮喘发作,每日1次,连续10d;激素组:在致敏豚鼠激发前每只豚鼠腹腔内注射0.5mg氢化可的松;对照组:豚鼠致敏及激发均用生理盐水代替。测定各组豚鼠血清NO2^-/NO3^-和IL-1浓度。结果 哮喘组血表NO2^-2/NO3^-和IL-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激素组血清NO2^-/NO3^-和IL-1浓度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NO和IL-11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腹主动脉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例,成功进行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并无任何并发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治疗上腹部恶性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特殊情况下可行经腹主动脉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30例和芬太尼组(F组)30例,术后实施PCIA.药物配方:SF组采用舒芬太尼150 μg,昂丹司琼8 mg;F组采用芬太尼1.5 mg,昂丹司琼8 mg.2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加入药泵中,按需按动病人自控镇痛(PCA)装置.记录术后4、8、12、24、48h各时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以及PCA需求按压次数和结束PCA后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病人的镇痛、镇静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总体满意度SF组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93.3%P>0.05),但非常满意率SF组(66.7%)明显高于F组(26.7%)(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IA,安全有效,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酶2号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以降酶2号方治疗;按照年龄、性别、病情可比的原则,选择40例作为对照组,给以甘利欣治疗,比较两组的降酶效果。结果降酶2号方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5%,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降酶2号方组明显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LT的变化,治疗组一、二疗程ALT显效率分别为41.67%、30.00%,对照组分别为5.00%、8.00%,两组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酶2号方降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且中药付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哮喘豚鼠血清NO和IL -1浓度的变化。方法  2 4只豚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哮喘组 :豚鼠致敏用 10 %卵蛋白 1ml腹腔内注射 ,2周后用 1%卵蛋白吸入激发哮喘发作 ,每日 1次 ,连续 10d ;激素组 :在致敏豚鼠激发前每只豚鼠腹腔内注射 0 .5mg氢化可的松 ;对照组 :豚鼠致敏及激发均用生理盐水代替。测定各组豚鼠血清NO2 -/NO3-和IL -1浓度。结果 哮喘组血清NO2 -/NO3-和IL -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激素组血清NO2 -/NO3-和IL -1浓度较哮喘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NO和IL -1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胆石症的治疗法方面,尤其是在研究内镜及其非手术治疗法方面,花了较大的功夫,并取得了很多进展。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范围,在医疗上则不应该固守某一种方法,如能掌握胆管镜目前的适应范围,将其应用于胆囊、胆管、肝内结石的治疗,胆管镜则有可能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最好方法。本文着重对各种胆管镜治疗胆石症的优缺点等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膜性肾病的治疗,一向都是以激素为主,配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等多种药物,但从本病特异的临床病理表现来看,尚难以确定目前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临床应用上也未发现能够替代以往疗法的有效药物。因此,本病的治疗与揭示本病的发病机理已成为今后的重要研究课题。一、临床病理表现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着,同时有弥漫性GBM肥厚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免疫组织学所见,IgG在袢壁上呈半球状的颗粒状沉着,  相似文献   
8.
自 1994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1月 ,笔者以润肺、活血药为主 ,治疗小儿迁延性咳嗽 6 4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6 4例 ,男 38例 ;女 2 6例 ;年龄小于 1岁者 12例 ,2~ 10岁者 42例 ,大于 10岁者 10例 ,平均年龄 3 2岁 ;6 4例患儿均经抗生素、止咳药物等治疗 4~ 14周 ,平均5 1周 ,病程 5~ 16周 ,平均 6 4周。多痰咳嗽者 30例 ,干咳 18例 ,顽固性顿咳 16例 ,白痰14例 ,黄痰 10例 ,血丝痰 6例 ,夜间咳嗽加剧者 2 6例 ,白天活动后加剧者 38例 ,出现憋喘者 14例 ,咳后呕吐者 38例 ,食欲减退者 5 4例 ,盗汗者 18例 ,体重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蕈并发症的介入处理方法 .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13例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行经皮经肝引流和置入金属内支架,1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采取特殊处理手段成功处理并发症.4例发生引流管部分滑脱并盘曲于肝脏与腹壁之间,4例支架放置位置过低或下移进入十二指肠腔造成小肠梗阻,5例术后经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结果 4例引流管滑脱患者,2例在CT扫描定位下、2例在DSA透视下成功实施胆道穿刺针固定引流管肝内部分后拉直盘曲部分并在导丝配合下将滑脱部分顺利推送入胆道系统;4例支架低位进入十二指肠造成小肠梗阻者,其中3例通过内镜顺利经口腔取出并在内镜直视下重新放置支架,1例取出支架后因患者拒绝再次放置支架而采取鼻胆管引流;5例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者经栓塞出血血管或置入带膜血管支架封堵血管瘘口后均成功止血.结论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手段应对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经CT、MIR、彩超等检查后确诊为癌症晚期,均出现较严重癌性上腹部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