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防护状况。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2013年全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并对其结果分析评价。结果全省共监测10 775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04 m Sv·a-1,集体有效剂量为11.24人·Sv,年人均有效剂量小于1 m Sv·a-1的人员占91.6%,小于2 m Sv·a-1的人员占97.4%,有2.58%的人员超过2 m Sv·a-1,有0.38%的人员超过5 m Sv·a-1,有18人在10~13 m Sv·a-1。工业应用类人员的年人均有效剂量高于医学应用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7,P0.01)。结论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20 m Sv·a-1,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安全的,但放射防护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卫生标准应用情况,为标准的修订、宣贯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标准宣贯、实施、质量和效益四个评价目标,采用调查表,对八省一集团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医师、卫生行政监督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对标准实施状况和实施效果追踪评价。结果 共调查了2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93名职业病诊断医师、70名卫生行政监督人员、1329名放射工作人员;诊断机构中有85.7%建立了诊断标准学习制度,57.1%配备了诊断医师标准培训经费;标准知晓率为75.6%~80%,标准培训率为48.4%~55.7%;GBZ 112—2017标准采用率为0;42.9%和48%诊断机构分别具备物理剂量估算和生物剂量估算能力,同时具备两种能力的诊断机构仅占42.9%;对标准11项条款判定的可行率分别为90%~97%,认可标准与法律法规一致性95%~97%,标准的满意度86%~87.1%。结论 本文为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积累了材料,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卫生标准的修订、宣贯和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5-2013年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卫生技术人员数并预测2014-2020年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从而为四川省核应急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有效合理调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四川省卫生统计年鉴、四川卫生年鉴、四川省统计局统计公报中选取1995-2013年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卫生技术人员数,并运用ARIMA(1,2,1)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 2014-2020年四川省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呈平稳的上升趋势,到2020年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增至64.97万人。结论 ARIMA模型适用于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的预测,未来四川省应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及引进力度,以保证核应急卫生人力资源的有效合理调配并提高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医师和放射工作人员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知晓、理解及运用情况,提出修改、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标准宣贯建议。方法 采用调查表法收集数据,EpiData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了3家职业病诊断机构、8名诊断医师和485名放射工作人员;仅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具备受照剂量估算能力;诊断医师和放射工作人员标准知晓率分别为100%和67.2%;诊断医师标准培训率为50%,标准采用率为0,11项标准条款可行率均为100%;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率为94.8%,有18.1%人员未接受岗前培训,5个问题平均正确率为56%。结论 四川省实施放射性疾病标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对某新建PET/CT中心的放射防护措施安全性评价,论证该PET/CT中心投入运行时的辐射安全性及对周围公众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场所设计资料的审查,确认其布局是否符合放射卫生学的要求;通过对工程屏蔽设计的审查与核实,论证项目主体工程屏蔽设计是否合理;通过对放射工作场所安全系统的分析,论证该项目所采取的辐射安全措施是否可行。结论 经估算,该建设项目放射工作场所各功能用房屏蔽设计符合辐射安全原则,只要按照审核的屏蔽设计进行建设,在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屏蔽放射性核素和PET/CT运行时产生的放射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3例60Co源事故照射所致的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进行17年的医学随访,观察其辐射远期效应。 方法 按照医学随访计划观察3例患者(分别称为“明”、“军”、“磊” )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晶状体和细胞遗传学等随访项目的变化。 结果 3例患者均有易感冒、性功能障碍和神经衰弱症状主诉。双眼慢性结膜炎,视力下降,眼晶状体点片状浑浊。血常规、肝肾功能和性激素正常。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下降。染色体畸变率(双着丝粒体和断片)和微核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降低。“明”和“军”有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明”受照后第12年患甲状腺癌,“磊”受照后第14年患甲状腺结节。 结论 本次随访为急性放射病患者的远期效应规律积累了材料,为患者的后期医疗干预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诊断医师使用《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该标准的掌握和实施情况,对标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搜集、调查问卷、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四川、江苏、广东、湖北、河南、新疆、安徽和核工业系统即“七省一集团”21家诊断机构共计93名具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资质的医师为调查对象,搜集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各条款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正文11项条款判定可行率范围在89.3%~95.7%,有10项可行率大于90.0%;判定部分可行率范围在0%~5.4%;判定不可行率范围在3.2%~5.4%;80.0%诊断医师未对标准提出具体意见,94.6%诊断医师认可该标准的法律法规一致性。结论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整体达标情况良好,但少部分条款应适当修改,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宣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核设施地区核应急医学资源配置现况,为构建核应急医学资源配置优化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承担核设施地区核事故医学应急任务的卫生单位相关组织结构、检测设备、科室设置、人员素质及培训等信息,并与2007年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2013年与2007年相比,医疗救治机构总医生数增长34.9%,总护士数增长32.6%,总病床数增长9.6%;专业技师人数及检测设备的配备放射卫生防护机构高于2007年,而医疗救治机构的配备有所减少;核应急药品储备量不足;核应急组织机构从事现场检测及诊断工作的人数比例高于2007年,初级及中级职称人数比例高于2007年,而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低于2007年。结论四川省核应急组织机构仍需加强组织建设,增加应急药品储备量,完善人员结构,以不断提高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四川省5个市(州)食品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含量情况,以掌握四川省各方位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在食品中的水平、分布和变动趋势。方法 2016—2022年在乐山市、阿坝州、宜宾市、绵阳市和广元市采集粮食、蔬菜、奶粉、茶叶和肉类5类共计742个食品样品,使用高纯锗(HPGe)γ能谱仪测量样品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活度浓度。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检验检出率的差异和检验平均活度浓度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133个样品检出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总检出率为17.9%,活度浓度范围为0.006~2.770 Bq/kg。不同年度(F=5.708,P=0.017)、不同样品种类(F=4.899,P=0.027)的检出率存在差异,但不同年度的平均活度浓度(F=0.510,P=0.110)差异不明显。在4个方位地区上,检出结果无明显规律。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所致居民年待积有效剂量为1.70×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