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时空重排扫描、趋势面等方法探索河南省各县(区)COVID-19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时空聚集性。结果河南省COVID-19患者于2月3日新增109例,达疫情高峰,随后递减趋于零星散发。河南省COVID-19病例呈中等程度的空间聚集格局(Moran′s I=0.412,Z=8.853,P<0.001),聚集程度随时间呈增强趋势。COVID-19"热点"发病区域为信阳、驻马店、南阳、郑州(P<0.05)。河南存在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分别为以桐柏县为中心的主要聚集区(RR=18.47,LLR=927.593,P<0.001),以辉县市为中心的次要聚集区(RR=7.84,LLR=288.710,P<0.001)和以夏邑县为中心的次要聚集区(RR=7.69,LLR=171.585,P<0.001)。COVID-19发病在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南北方向呈下降趋势。结论开展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可为疫情的预警、资源分配、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量化逐日温度对重庆市人群死亡率及寿命损失年(YLL)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0-2013年重庆市主城区全人群死亡个案资料,结合同期气象及空气污染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拟合逐日平均气温与逐日死亡数及逐日YLL的关系,分析高温和低温对不同疾病别、不同人群死亡率及YLL的累积滞后效应。结果 日均气温与非意外、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日死亡数和日YLL呈"U"或"W"形。高温当日可增加人群死亡风险,累积滞后效应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持续2周;低温滞后1周后才表现出危害效应,持续时间长达30 d。高温时,日均气温每升高1 ℃,人群非意外、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7 d累积相对危险度(CRR)分别为1.05(95%CI:1.03~1.07)、1.08(95%CI:1.05~1.11)、1.05(95%CI:1.01~1.09),YLL分别为23.81(95%CI:12.31~35.31)年、14.34(95%CI:8.98~19.70)年、4.43(95%CI:1.64~7.21)年;低温时,日均气温每降低1 ℃,人群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14 d CRR分别为1.06(95%CI:1.04~1.08)、1.09(95%CI:1.06~1.12)、1.06(95%CI:1.02~1.11);YLL分别为23.34(95%CI: 10.04~36.64)年、16.39(95%CI:10.19~22.59)年、2.61(95%CI:-0.61~5.82)年。高温和低温对≥65岁年龄组的影响明显大于<65岁年龄组。高温时,女性死亡率大于男性,男性的YLL大于女性;低温时,女性的死亡率和YLL均大于男性。结论 重庆市高温和低温均可增加人群的死亡风险和YLL,≥65岁年龄组的人群更敏感, 高温对年轻男性影响较大,低温对女性和老年男性影响较大,应有针对性保护极端温度敏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时间序列特征,并进行预测。   方法  收集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等疾病负担数据,基于1990—2016年数据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神经网络自回归(neural network autoregression, NNAR)模型,通过平均误差率(modulation error ratio, MER)、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比较2017—2019年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以验证模型预测性能,并预测2020—2024年食管癌疾病负担。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发病率上升33.26%,死亡率上升21.26%,DALY率上升6.66%。ARIMA模型与NNAR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动态趋势基本一致,选择其中更优模型预测得到2020—2024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为20.375/10万、21.057/10万、21.380/10万、21.341/10万和21.080/10万;死亡率分别为18.834/10万、19.647/10万、20.407/10万、20.889/10万和20.988/10万。DALY率分别为418.192/10万、431.123/10万、442.780/10万、452.376/10万和459.358/10万。   结论  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在2020—2024年将上升。NNAR模型在拟合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应用中具有良好预测性能与精度,可为疾病负担短期预测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北京市常住居民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北京市房山、海淀、怀柔和东城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社区开展问卷调查,样本量通过Kish-Leslie公式计算,根据目标人群各年龄、性别分组的比例,分别在各社区选取相同性别和年龄比例的90份样本进行调查,采用 χ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变量。结果 在369名调查对象中,熟悉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者为12.7%。年龄(OR=0.98)、对气候变暖的态度(OR=0.72)、家庭人均月收入(OR=1.27)、对空气污染的态度(OR=1.59)和低碳生活方式(OR=2.36)等,是影响调查对象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认知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受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家庭收入),对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态度及低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定和实施低碳减排的舆论宣传、政策措施时,应考虑纳入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1990 - 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的流行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囊型包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成果,分析1990 - 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0 - 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标化发病率由2.6/10万降至0.3/10万,下降87.1%,发病率以平均每年7.2%的速度递减。标化DALY率由2.0/10万降至0.3/10万,下降87.2%。病死率由143.6/10万升至214.2/10万,升高49.1%,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递增。2016年,50~69岁人群发病率最高,为0.5/10万,7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和DALY率最高,分别为953.4/10万和0.4/10万。结论 1990 - 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明显降低,但病死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囊型包虫病的防治依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介绍数据融合概念、类型,从数据融合原理、层次步骤、关键技术几方面阐述面向精准医疗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分析数据融合技术应用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深入分析,可支撑和促进精准医疗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从多源数据采集、临床专病数据标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组学数据存储与处理、多维度健康医疗数据同时分析、可解释性和可视化等方面对精准医疗领域大数据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其研究结果可为明确精准医疗领域大数据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影响精准医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架内再狭窄(ISR)冠心病(CHD)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评价预测模型,提供快速识别焦虑和抑郁患者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确诊为ISR的260例CH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然后,采用χ2检验分析发生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最后,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和校准曲线,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最终纳入252例患者,其中焦虑102例(40.48%),抑郁118例(46.83%),其余患者均无焦虑或抑郁;ISR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女性(OR=2.66,95%CI:1.33~5.32,P=0.005)、离婚或丧偶(OR=2.56,95%CI:1.09~6.04,P=0.031)、植入支架数量≥3枚(OR=4.41,95%CI:1.67~11.62,P=0.003)、Mehran Ⅲ型(OR=5.01,95%CI:...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儿童由于其特有的生理代谢和行为认知特点,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本文通过综述气候变化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可为预防和控制气候变化相关伤害、疾病和死亡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