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疗网络中DICOM RT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DICOM RT是DICOM 3.0标准的扩展,专门处理放射治疗设备之间图像和数据的存储与传输.下面通过介绍在放疗网络中不同系统之间利用DICOM RT接口进行传输数据,完成一个完整的放疗流程的实例来反映它的一些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青少年单纯放疗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治疗的年龄在11-25岁之间,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68例青少年病人,均行单纯放射治疗。采用^60Co常规分割照射,鼻咽部Dt:50-93Gy,颈部Dt40-95Gy。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出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结果 5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1.2%,38.2%和8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011)和M分期(P=0.0000)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同样表明M分期(P=0.0001)和临床分期(P=0.0554)为影响放疗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青少年鼻咽癌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为影响其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B超诊断胎儿致死性侏儒一例于金华,杜欣莹,马瑞忠,董希忠,管立学,王敬先患者女,25岁,妊娠24周,孕期无特殊接触史,非近亲结婚,夫妇双方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产科检查:宫高30cm,腹围9km,胎心不清。B超检查:胎头颅骨光环完整,呈圆形,双顶径7....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4年1月至1988年12月共收治小细胞肺癌95例,全部病例经支气管镜检查病理证实,Ⅱ期39例,Ⅲ期51例,Ⅳ期5例。 对42例患者行全脑预防性照射,95例病人均用~(60)C_o外照射,先以包括纵隔和全病灶为主的前后两野对穿照射,肿瘤量达40~45Gy,其后避开脊髓缩野照射,加量20~25Gy终止照射。总量60~65Gy/30~33  相似文献   
5.
环孢霉素A血药浓度的紫外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环孢霉素A在紫外区域的分子吸收特点,利用导数光谱法定量测定其血药浓度。样本的回收率为96.7%~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n=3)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适合于医院的临床药物浓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PTV外扩边界的相关定义和计算方法。重点论述了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对PTV外扩边界的重要影响,以及通过探索肺癌肿块在呼吸运动过程中的位移规律,建立预测数学模型计算PTV外扩边界的研究进展。指示了采取呼吸控制、精确摆位等技术对减小靶区外扩边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洪明  李兰华  马瑞忠 《癌症进展》2010,8(5):523-524,52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共36例腹膜后转移瘤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治疗组,单纯放疗组给予局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组在放疗同时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和生存率:结果全组3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近期疗效: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66.7%,同步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94.4%,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远期疗效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27.8%和5.6%,同步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1.1%和38.9%,两组间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2年、3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放射治疗,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洪明  王明臣  马瑞忠 《癌症进展》2012,10(4):381-386,395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1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6MXV-X线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实验组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同时,节拍性口服卡培他滨每次500mg,每日2次,疗程12个月或至疾病进展为止。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共有111例患者完成实验,近期疗效:实验组有效率(RR)100%,对照组有效率9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2.3%和78.3%,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8.8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719个月;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7.8%和50.0%,中位OS为50.126个月,中位PFS为24.962个月。两组间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OS:χ2=5.587,P=0.018;PFS:χ2=3.868,P=0.049)。两组治疗结束后均出现VEGF、PDGF-BB水平下降,TSP-1水平升高,且实验组变化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各指标变化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皮肤反应及口腔、口咽部黏膜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增强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能力,而并未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与儿童常见的发疹性疾病明显有关,儿童发疹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热惊厥。该研究旨在检测急诊科中热惊厥病人中HHV—6感染的证据。 以1992年7月~1994年6月某急诊科中的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由父母亲详述惊厥的特征、持续时间及复发情况、热惊厥时的最高体温及持续时间、惊厥前后的症状及热惊或无热惊厥的家族史。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电解质测定、培养)外,收集血液标本做HHV—6分离并测量机体对病毒的血清学应答。根据医生的判断做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CSF)并做HHV—6病毒分离,病毒培养阳性或HHV—6滴度升高4倍者为HHV—6感染。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失去手术机会的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全程的IMRT,1.8~2.2Gy/次,每周4次外照射和1次内照射,外照射的处方剂量为50~55Gy,中位剂量为53.5Gy,内照射共给6次,每次5Gy。同时拟设计该30例患者2野和4野的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的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为54.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TV)体积。IMRT与普通2野和4野放疗组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放疗技术可以使患者的放疗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小了急慢性放疗反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