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芦荟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芦荟属(Aloe L.)种类繁多,并和近缘属Gasteria L.和Haworthia L.异交后不断产生新种。通过形态观察和文献查考,根据芦荟属植物的特征和产地,将其分成18个类群,并对芦荟属中具有产业化利用良好前景的种和栽培品种进行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鼠类对杀鼠灵、敌鼠等第一代抗凝杀鼠剂的抗性发展、需多次投毒给防治工作带来的麻烦以及制备毒饵造成的粮食浪费,已引起国内、外的关注。英国、法国相继研制了第二代抗凝杀鼠剂——大隆、杀它仗和乐万  相似文献   
3.
66只雄性成年小白鼠分组放入1℃冰箱中分别低温处理1天、1周、2周、3周和4周,另有21只小白鼠放在室温(约20℃)中作对照组.杀死后取甲状腺和肝脏作常规H·E·染色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糖元和RNA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甲状腺和肝脏均出现变化,但以低温3周时各种变化最明显,如甲状腺滤泡内径减小,ACP和AKP含量几乎全部消失;肝脏ACP显著减少,RNA含量明显增加,肝糖元减少最明显,低温4周则有逐渐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肠癌的染色体研究,国外文献中虽有一些报道,但往往只用恶性渗出液或癌组织的直接法进行研究,忽略培养条件在核型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对建株细胞的染色体研究更缺乏报道。我们对一株大肠癌细胞(Vaco 5)在培养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结果得到不一致的核型,说明培养条件的改变可对核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1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患者手术前后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脆性位点。  相似文献   
6.
浙江医科大学在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中,9年来走理医结合道路,与浙江大学联合办学。医学生在浙江大学2年的学习中,可培养理科素质和打下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基础。为加强对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二·二·三”七年一贯制的教学,进行三阶段科研培训。强调要把基础学科的知识和培养方法运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去,加强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渗透,为培养高级医学人才取得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17q)和双微体(double minutes,DM)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15例,肿瘤术前组、术后组各14例,采集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全血培养,常规染色体制备,检测i(17q)和DM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无DM检出,肿瘤术前组和术后组分别检出35对和31对DM,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集中于2例DM阳性病例,但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病理级别最高的1例患者手术后外周血出现同时具有i(17q)和DM的分裂相。结论 DM可作为癌基因扩增的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DM阳性患者预后差,易复发。DM受累基因估计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研究工作都进入细胞生物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分子水平,为了进一步将细胞形态和机能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近20多年来已发展成一门超微细胞化学的新学科,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糖元、核酸、酸性磷酸酶、硷性磷酸酶、脂酶和ATP酶等等。我们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曾对细胞溶酶体的酸性磷酸酶电镜标本制作技术进行探索,现将该技术的操作过程初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方法现场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分别摄食0.005%、0.0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结果对杀鼠灵抗药性,44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2.27%,29只黄胸鼠中发生率为13.79%;对溴敌隆抗药性,42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4.76%,10只黄胸鼠中发生率10.00%;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毒饵产生抗药性的黄胸鼠个体分别对溴敌隆和杀鼠灵毒饵产生交互抗性.结论(1)当停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4年后,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有明显的衰退现象,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在连续15年使用溴敌隆后,上海地区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均对溴敌隆产生了抗性个体;(3)建议尽快建立鼠类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检验方法、抗药性个体和种群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丝裂霉素C(MC)0.1,0.4和1μg/ml的不同浓度于收获前24小时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白细胞中,观察并记录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与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表明MC各处理组的每个细胞染色体平均总断裂数目分别为0.73,0.92和4.57,它们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其中以四射体最常见,常由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作者认为四射体可代表化学试剂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的典型变化,0.1和0.4μg/ml MC组的剂量可作为用于某些实验研究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