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66年4~5月从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的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液和死亡病例的肝、脾、肾及淋巴结等脏器组织标本和牧场中采集的亚洲璃眼蜱成虫标本接种4日龄以内的新生小鼠(乳鼠),结果共分离出14株病毒。标本经脑内和腹腔联合接种乳鼠后6~10天之间出现典型症状,包括:惊跳、弓背、痉挛、继之出现迟纯、软弱、平衡失调、侧卧、拒乳、皮肤苍白而死亡。在乳鼠中连续传代3次后,潜伏期缩短为5天,发病规律,可稳定传代。乳鼠脑组织中的病毒滴度可达6.78logLD50/0.01mL。新生金地鼠在接种急性期病人血液标本后可出现症状和死亡。新生大白鼠用从病人分离的病毒进行脑内和腹腔接种后出现典型症状并死亡。豚鼠在腹腔接种病人急性期血液标本后出现轻度症状。取其心血接种乳鼠后可使乳鼠发病。在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豚鼠血清中均可测出较高滴度的补体结合抗体。1岁龄绵羊在皮下接种10%感染乳鼠脑悬液后仅出现轻度不适,但用此绵羊的血液接种乳鼠可使乳鼠发病死亡。绵羊的病毒血症至少可持续6天。通过绵羊的病毒在乳鼠中的潜伏期缩短为4天,滴度升高,10-6稀释度可使乳鼠全部死亡。病毒可通过蔡氏滤器EK滤板。可被低浓度甲醛灭活。1/10氯仿、20%乙醚在室...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新疆出血热的病原学与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66年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公社一起出血热的爆发流行中,首次从病人血液、尸检脏器、亚洲璃眼蜱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后来又继续从不同地区的类似病人,疫区绵羊及野生动物中分离到了多株抗原性相同的病毒。本病毒对新生小鼠致病,能引起规律死亡,潜伏期5天左右,其脑内滴度达LogLD506.5/0.01毫升;在原代小鼠肾细胞上形成嗜硷性包涵体。新疆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中可测到CF及中和抗体,二者可维持5~9年以上。血清学试验证实与乙脑、森脑、LCM病毒无关;用CF、RPHI及ELISA法证实与CCHF病毒抗原性相似,电镜形态学观察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