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在农村垃圾污染治理方面的发展历程,对国外农村垃圾管理的政策法规、收运模式、管理模式等作了综述并结合我国现状作了思考,可为我国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及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生活垃圾及其渗沥液提取总DNA方法的评价,采用ARDRA和RISA分析固体垃圾和渗沥液的生物多样性.通过总DNA浓度、纯度、片段分布情况、PCR扩增等指标评价,找出效果较好的提取方法,该法从固体垃圾和渗沥液中均获得了高质量的总DNA,DNA分子片段在23 kb左右,且样品不需经过纯化可以直接进行PCR扩增;ARDRA和RISA分析显示固体垃圾比渗沥液具有更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法对陈家冲4种不同渗沥液处理工艺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选用处理效率、控制参数、运行管理3个方面作为评价层,构建COD处理效率、氨氮处理效率、回收率、食微比(F/M)、吨药剂投加量等16个指标层参数。评价结果表明:处理效率、控制参数、运行管理稳定性等方面各工艺均有优劣,其中MBR-NF-RO-蒸发工艺综合评价最为稳定,BBR+两级Fenton-BAF次之,但具有无浓缩液产生、低碳氮比要求、抗高温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GIS技术引入流域、省、市不同级别的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结合环卫规划实际课题,在环卫规划的现状评价、环卫设施布局规划、生活垃圾运输路线规划等方面引入了GIS技术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动态和高效管理,提高了规划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城市环卫管理信息系统(USMIS)的研究设计实践,开发出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环卫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黄河流域、湖北省、江苏镇江市等不同级别的环卫规划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城市的公厕数量和种类构成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以及31个城市怕抽样调查,对我国不规模、不同地域城市公厕的和种类构成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章丘市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管理系统为例,分析了目前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的碳排放量,提出了低碳管理的改进措施,并据此预测了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碳减排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是稳定化程度低的老填埋场生态修复和二次污染控制的主流技术.目前对于该技术的计算与设计主要依赖于项目经验.对老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中液体循环系统的工艺设计与计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于液体系统中的渗滤液导排、抽提与回灌系统提出了计算方法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粪臭气的药物处理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猪粪处理过程中脱臭难的问题,研究了若干种化学材料的脱臭效果。发现虽然所选每种化学材料在理论上都能脱臭,但对于猪粪中不同臭气物质的脱臭效果各不相同。对于猪粪综合脱臭效果较好的是醋酸锌、乙二醛,在感官评价上比较好的为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9.
堆肥化技术对生活垃圾预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垃圾综合处理中采用堆肥化工艺对高含水率和高有机物混合垃圾的发酵预处理作用。试验模拟生活垃圾高温好氧堆肥的过程,测定堆肥化过程中与预处理有关的性状变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堆肥化过程对原生垃圾可以显著减量和降解有机物及降低含水率,同时可适度提高垃圾发热量和降低浸出液中氨氮浓度。堆肥预处理的应用在垃圾综合处理中将有助于提高焚烧效率,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及降低渗滤液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有机质与水分对垃圾热值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混合垃圾的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变化及其对垃圾热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预处理会降低垃圾有机质和水分;热值与有机质呈正相关(r=0.964),与水分均呈负相关(r=-0.865)。为了提高垃圾热值,建议预处理主要以水分去除为主,减缓有机物降解,采用短期的通风干燥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