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孕妇外周血自然杀伤T(NTK)细胞水平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本院就诊的ICP患者52例(ICP患者组),根据ICP严重程度分为轻度ICP组(n=28)和重度ICP组(n=24),同时随机选择孕周相当的健康产前检查孕妇52例(健康孕妇组),比较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KT细胞水平,分析NKT细胞水平与ICP发生发展相关性。结果:ICP患者组外周血PBMC中NKT细胞含量高于健康孕妇组(P<0.05)。对ICP患者组和健康孕妇组外周血PBMC给予不同刺激物培养后,均显示出NKT细胞含量在正常组与空白组无差异(P>0.05),而在植物血凝素(PHA)组、ICP组、正常组依次降低(P<0.05)。重度ICP组外周血PBMC中NKT细胞含量高于轻度ICP组(P<0.05),NKT细胞含量与IC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ICP发生及进展与孕妇外周血NK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监测NKT细胞水平可为诊断IC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9年2~7月使用B-D亚洲有限公司的第二代静脉留置针共160人次,其中Y型25例、直型135例。年龄为1d~12岁;穿刺部位多为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封管液为1ml生理盐水含有肝素钠50^U-100^U;保留时间为0.5~7d。穿刺失败15例,仅保留0.5d内的5例,留置失败率为12.5%。其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4.
5.
临床药学的目的是:保障药物有效、安全、合理地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最佳效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以医、药、护三结合的临床药学工作是保证合理用药的根本措施,护士在临床用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当前,凡住院患儿都通过输液“带药”而达到治疗目的,减短治疗时间,节约经费开支。静脉用药看似简单,却是儿科工作中最容易出现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糖尿病肺部感染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患者年龄平均(64.3±10.7)岁,病程平均(14.4±5.3)年,糖化血红蛋白(9.3±1.9)%,40例肺部感染症状不典型。WBC>10×109/L60例,<4×109/L32例。110例胸部X线检查均提示双肺或单肺有炎症病灶;60例痰细菌培养分离出细菌39株,革兰阴性杆菌29株,革兰阳性菌6株,霉菌6株。治疗后痊愈60例、显效22例、进步9例无效19例(死亡12例)。结论糖尿病发生肺部感染难以完全避免,感染症状部分不典型,造成病情加重,胸部X线检查应作为检查常规,发生肺部感染后应立即给予速效胰岛素制剂;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肿节风和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霞  刘力建  陈晓熹 《贵州医药》2005,29(5):428-42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最常见疾病,90%主要为病毒感染,少数为细菌引起。肿节风汤剂在几百年前已用于儿科临床,它疗效确切受到古代医学界的普遍欢迎,目前已有肿节风注射液面市。我院儿科自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唑作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正>1病例介绍患儿女,14d,因"发现右下肢包块2+d",门诊以"右下肢虫叮咬伤"于2009-08-12收入院。分别于入院前2+d和1+d患儿因被蚊虫叮咬(具体虫名不详)后出现右下肢包块,家长遂带患儿到当地县医院就诊,医师建议住院治疗,家长拒绝,遂给予"软膏(中药调制)(具体不详)"于患处涂擦后包块无明显消退,而到我院就诊住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肝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对策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脂肪肝患者100例,再在同一人群中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脂肪肝者100例作为对照,对两组的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脂肪肝组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0);脂肪肝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也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两组的血糖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245)。脂肪肝组高血糖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P=0.258)。结论:体重、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影响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以避免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