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笔者等对69例住院的脑梗死偏瘫侧下肢水肿患者采用低能量半导体血管内激光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成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梗死69例。梗死直径1~3cm41例,4~6cm18例,≥7cm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性年龄60~77岁,平均67.5岁;对照组36例,男性年龄60~79岁,平均69.5岁;排除大动脉炎、静脉曲张、营养不良性疾病以及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引起水肿。两组病变范围、部位、病程及水肿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未服降脂及抗…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12岁,学生,体重37kg。入院主诉:臀部及四肢紫色皮疹4d伴腹痛1d。病初呕吐2次,下肢疼痛伴右踝关节肿胀2d。查体:神清,无贫血,精神好,反应灵敏,营养状况好,全身皮肤粘膜不干燥,不粗糙,无浮肿,无结节,无肿块。上肢及臀部以下伸侧为主,散在紫红色斑丘疹,突出皮面,压之不褪色,颈部甲状腺肿大~度,双侧对称、软,无明显触痛,无结节感,不热,随吞咽活动。心率60/min,律不齐,未闻杂音,两肺未闻异常。腹平软,脐周有压痛,肠鸣音较活跃。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2×109/L,中性0.82,淋巴0.18,血小板450×109/L,血红蛋白122g/L,出、…  相似文献   
3.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常伴有神经系损害,本组60例中工农各22例,合占73.3%。27例(45%)出现神经系体征,其中有震颤26例,共济失调7例,末梢神经炎10例,摸索7例,大小便失控及病理反射各6例。合并躯体疾患尚有高血压8例,心脏病11例,肝病6例,肺结核2例和胸膜炎1例。肝功能异常6例,尿有脓球4例,白细胞减少1例,脑电图异常17/48,心电图异常11/41。以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维生素B族、细胞色素C、乙酰谷酸胺、γ-酪酸等治疗,平均住院22.8±11.7天。讨论:酒精中毒不仅危害本人,而且还危害家庭和社会。酒中毒的问…  相似文献   
4.
张竹  胡萍  陈学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88-189
血透室血透护理技术含量高,专科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持续时间长,专科护士培训难度较大,人力资源缺乏,病人病情重,要求高,医疗风险高、护士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导致血透室护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甚至影响护理服务质量。怎样分析血透室护士自身心理问题,寻求有效的应对方法,合理的减压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持自身心理健康。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 15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结果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另选择5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NT-proBNP、hs-CRP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均〈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血NT-proBNP和hs-CRP水平可提示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对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ACS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30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3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4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分别为(623±72)、(621±69)、(552±70)pg/mL,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0.34±6.54)、(9.34±6.79)、(8.92±5.98)m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周降幅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治疗中加入氟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常见多发病,且为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其中70%左右为轻型病例(舒张压≥95~104mmHg)。因此,对这部分病例的正确处理十分重要。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轻型病例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安慰剂组。但迄今尚有争议,故WHO/ISH对此提出了供研究者参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糖和脂肪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断面设计,随机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02 例,按高血压病家族史、性别、年龄配对选择102 例正常血压者作为对照,比较胰岛素、糖、脂肪及细胞内外离子在两组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①高血压病组胰岛素、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Ch)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血压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组的甘油三酯(TG)及血清和淋巴细胞内Na+ 、Ca浓度均高于正常血压组,血清钾则低于正常血压组,且有统计学意义;②简单相关分析发现:胰岛素水平与LDL-C、Ch、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血糖水平与Ch、TG呈正相关,收缩压和舒张压(DBP)与BMI和TG呈正相关;BMI与TG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差异;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DBP和平均压与胰岛素及血清Na+ 、K+ 、Ca和淋巴细胞内Ca呈正相关。结论:提示高血压病患者有胰岛素水平增高和胰岛素抵抗的趋势,胰岛素、糖和脂肪代谢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胰岛素和体内一些阳离子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用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试血清和淋巴细胞内有关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结果显示:①HBP组患者血清和淋巴细胞内Na、Ca含量均高于NBP组,而血清中K含量则低于NBP组;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BP、DBP和MBP分别与年龄、血清Na/K比值、淋巴细胞内Ca、Mg有显著相关关系;③结合高血压病家族史分析,发现NBP(FH+)者淋巴细胞内Na含量显著高于NBP(FH-)者,而HBP(FH+)和HBP(FH-)者血清和淋巴细胞内有关元素均高于NBP(FH-)者,推测HBP患者和NBP(FH+)者其细胞膜可能存在离子转运系统的缺陷,或许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