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长激素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组 :对照组、rhGH组、奥沙利铂 (L OHP)组和rhGH L OHP组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MTT比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rhGH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 3生长曲线、细胞抑制率、细胞周期和增殖指数 (PI)的影响。结果 rhGH在体外无明显促进BGC82 3细胞分裂增殖 ,rhGH组与对照组、rhGH L OHP组与L OHP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生长曲线没有升高 ;rhGH L OHP组与对照组比较或rhGH L OHP组与对应的rhGH组配对比较 ,细胞抑制率增加 ,阻滞于G0 ~G1期的细胞数增加 ,S期细胞明显减少 ,PI明显降低 (P <0 .0 1)。rhGH L OHP组与L OHP组比较 ,细胞抑制率呈现升高趋势 ,而PI呈下降趋势 ,提示rhGH与抗肿瘤药合用可以增强抗肿瘤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rhGH在体外无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分裂增殖 ,与抗肿瘤药合用可提高抗肿瘤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体外对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 )在体外对人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rhGH组、奥沙利铂 (L OHP)组和rhGH +L OHP组 4组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MTT比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rhGH对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 48细胞倍增时间、细胞抑制率、细胞周期、增殖指数 (PI)和DNA抑制率的影响。结果 rhGH在体外不促进HR83 48细胞的分裂增殖 ,rhGH组与对照组比较 ,以及rhGH +L OHP组与L OHP组比较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rhGH +L OHP组与对照组比较及rhGH +L OHP组与对应的rhGH组配对比较 ,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 ,细胞抑制率增加 ,阻滞于G0 ~G1期的细胞数增加 ,S期和G2 ~M期细胞明显减少 ,PI明显降低 ,DNA抑制率显著升高 (P<0 .0 1,S期P<0 .0 5 )。结论 rhGH在体外不促进直肠癌细胞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生长激素(GH)对荷瘤裸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轴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取48只荷瘤裸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氟尿嘧啶处理组(FU组)、GH处理组(GH组),FU+GH处理组(FU+GH组)。每组连续给药6 d,在给药结束后24,72 h分别处死每组6只动物,取血及移植瘤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GH,IGF-I,IGFBP-3含量和RT-PCR法检测移植瘤IGF-I,IGF-I受体(IGF-IR),IGFBP-3的mRNA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组和FU+GH组血清GH,IGF-I,IGFBP-3含量较NS组与FU组明显升高(均P<0.05);给药结束后72 h,各组GH,IGF-I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GH组和FU+GH组IGFBP-3水平仍高于NS组和FU组(均P<0.05)。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FU,FU+GH组移植瘤组织IGF-I mRNA与IGF-IR mRNA的表达较NS组明显降低,而IGFBP-3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给药结束后72 h,IGF-I mRNA与IGF-IR mRNA表达各组间无差别,但GH组,FU组和FU+GH组IGFBP-3 mRNA表达量仍明显高于NS组。结论:短期应用外源性GH所致GH/IGF/IGFBP-3轴的变化对人结肠癌移植瘤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研究EN对艾滋病(AIDS)病人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FAS/FASL)的影响. 方法:检测30例AIDS病人服用EN液前和服用4周后FAS/FASL的指标变化,分析AIDS病人肠道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AIDS病人应用EN治疗4周后FAS/FASL明显降低,与EN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N治疗对AIDS病人的FAS/FASL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蟾素诱导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凋亡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华蟾素(Cino)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Cino与胃癌细胞株BGC-823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荧光显微镜、MTT检测技术、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观察其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不同浓度Cino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可看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形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MTT法显示Cino对人胃癌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Cino(10μg/ml)处理的BGC-823细胞48h,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凋亡率可达25.1%。[结论]Cino对胃癌细胞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发生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具有治疗胃癌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观察口服谷氨酰胺 (Gln)对老年肝胆手术病人的治疗作用。采用肠外营养 (PN)加口服 Gln治疗 2 0例老年肝胆手术病人并与 2 0例 PN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结果 :1研究组感染率下降 ,平均住院日 (13.5± 3.2 )天 ,与对照组 (16 .9± 4.1)天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2研究组术后 7天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回升 (36 .41± 4.12 ) g/L,与对照组相比 (32 .81±3.2 2 ) g/L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3术后 3、7天研究组获得较好的正氮平衡。 4研究组对疲劳的主观感觉普遍较对照组好。结论 :PN加口服 Gln能有效改善老年肝胆手术病人负氮平衡 ,提高血…  相似文献   
7.
云南红药胶囊在多发伤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云南红药胶囊对急诊多发伤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我科多发伤患者恢复期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云南红药胶囊2粒,3次/日,连用10d,同时按多发伤患者病情对症处理;对照组除不用云南红药胶囊外,余同治疗组。对患者疼痛减轻程度、组织水肿消退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组织水肿消退情况及四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云南红药胶囊在多发伤患者后期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陈嘉勇张捷谭晶王兴贤我们应用卡铂、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联合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51.6岁。病理组织学诊断:胃腺癌5例,...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早期诊断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单一标记物检测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强等不足。采用联合检测则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并可作为疗效观察和检测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