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2013-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深圳市龙华区2013-2018年流行性感冒报告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聚集性疫情和哨点医院送检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与流行性感冒报告病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3-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累计报告流感5973例,死亡5例。发病呈单高峰。5岁以下儿童年均发病率最高,为431.9/10万。大龙华片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大观澜片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9,P<0.001)。辖区流感病例数与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数有相关性(r=0.479,P<0.001)。919份流感样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样本中,病原检测阳性率为19.2%(176/919),主要病原为H3、新型H1N1、By和Bv。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共发病464例,检测鼻咽拭子368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195份,病毒核酸检出率为53.0%。结论深圳市龙华区流感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防控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从2016年开始该区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为相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应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东莞市大朗镇社区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371人,有效问卷360份,男女比例为1∶1.09,平均年龄为(25.55±10.55)岁。社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较为缺乏,尤其是在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措施方面。被调查者中只有75人(20.8%)能正确回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情况越好;236人(65.6%)表示关心此次甲型H1N1流感;59人(16.4%)的行为并未有所改变。结论社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普通群众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龙华区卫生应急能力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龙华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通过专家评分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增减并设置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结果共邀请龙华区19位包括卫生行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临床医疗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平均年龄39岁,平均工作年限14年,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筛选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和三级指标58项。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龙华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可用于应急能力量化考核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gion B和Region C片段序列测定进行亚型鉴定.结果 纳入聚集性疫情判定标准的疫情共34起,发病总人数448人,平均罹患率为18.26%(448/2 454),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3d.疫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出现1个流行高峰.91.18%(31/34)的疫情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年龄以3~6岁的托幼儿童为主(78.79%,353/448).临床表现散居与托幼儿童人群及中小学组以恶心、呕吐(95.77%,408/426)症状为主,成年人群以腹泻(95.45%,21/22)症状为主,呕吐及腹泻症状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89,99.61,P值均<0.01).29起疫情传播途径判断为人传人,其中21起疫情病例在校园呕吐物未规范处理.生物样本检出率为49.15% (203/413),均为诺如病毒GⅡ型.其中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以GⅡ.P16-GⅡ.2基因型为主(49份).结论 诺如病毒极易在托幼机构及学校引起大规模的暴发疫情,早期规范隔离患者及正确处理呕吐物及腹泻物为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深圳市龙华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参考相关的工作规范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拟定龙华区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的基础指标,采用2轮专家评分法对基础指标进行筛选、增、减得到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校园传染病的防控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邀请13名具有医学背景、熟悉传染病防控业务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咨询,建立的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组成。应用该评价体系对龙华区245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初步评分,10.61%(26/245)评价对象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很强”(90.00~100.00分),50.61%(124/245)为“强”(80.00~89.99分),23.27%(57/245)为“一般”(70.00~79.99分),13.06%(32/245)为“差”(60.00~69.99分),2.45%(6/245)为“很差”(0~59.99分)。结论 通过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及幼儿园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传染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为相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应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东莞市大朗镇社区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371人,有效问卷360份,男女比例为1:1.09,平均年龄为(25.55±10.55)岁。社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较为缺乏,尤其是在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措施方面。被调查者中只有75人(20.8%)能正确回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情况越好;236人(65.6%)表示关心此次甲型H1N1流感;59人(16.4%)的行为并未有所改变。结论社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普通群众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