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和分析重庆市大足区近六年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on-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vaccine,nNIPV)疫苗使用现状。方法 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采集2017—2022年重庆市大足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vaccine,NIPV)和nNIPV接种剂次数等数据,开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7—2022年大足区nNIPV累计共接种499 453剂次,nNIPV接种剂次数占所有疫苗接种总剂次数的比例呈逐年增长,nNIPV人均使用量从2017年的813.54剂次/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 036.10剂次/万人,增长了21.48%。大足区累计使用的n NIPV种类共21种,使用量前5位的疫苗分别是狂犬病疫苗(RabV)、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疫苗(InfV)、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疫苗(HepB)、水痘减毒活疫苗(Var V)和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6—8月为RabV、破伤风疫苗(TT)、VarV、EV71疫苗的接种高峰期。2017—2022年大足区可替代免疫规划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高校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完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填问卷的方式,对1~4年级205名预防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上大学之前16%的被调查者知道有预防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4,P>0.05);在学期初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占54.1%;不同年级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学习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P<0.01);对毕业后去向有计划的学生占42.0%。结论该校预防医学本科生应加强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全面认识,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足区2014—2022年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补种趋势变化,为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2022年重庆市大足区儿童接种门诊上报的入托入学查验和补种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查验率、漏种率和补种率进行χ2检验,趋势分析的结果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14—2022年重庆市大足区入托入学机构查验率均为100.00%,新生查验率与持证率由2014年的95.61%、90.78%增长到100.00%、99.98%,APC分别为0.50%(t=5.58,P=0.001)、0.80%(t=2.74,P<0.001),漏种率以年均30.02%下降(t=6.13,P<0.001),补种完成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小学的入学新生是托幼机构新生数的1.55(97 566/62 997)倍,托幼机构查验率98.77%(χ2=15.89,P<0.001)和补种...  相似文献   
4.
王倩  陈丽剑  廖洁 《地方病通报》2021,36(5):45-47,59
目的 分析重庆市大足区1~69岁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了解该人群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评价乙型肝炎防控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足区1~69岁人群836人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感染标志物.结果 1岁~和5岁~组人群未检出HBsAg阳性病例,1岁~组抗-HBs阳性率最高(86.54%),30~69岁组抗-HBc(75.88%)和HBV感染阳性率(85.75%)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区域各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HepB接种史的人群,HBsAg、抗-HBc以及HBV感染阳性率均低于无HepB接种史的人群.结论 重庆市大足区乙型肝炎防控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应继续做好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减弱或消失的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通过新媒体方式开展无接种史人群的宣传活动,鼓励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某中医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危险行为及知识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医学院和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99%;中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15%,非医学院校为80.56%;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为92.15%,女生为81.25%;中医学院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情况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中医学院学生虽对艾滋病知识认知较高,但仍需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苯并[a]芘恶性转化的肺癌细胞16HBE-T中circRNA 001988的表达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改变,并探索该circRNA在化学致癌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q RT-PCR检测circRNA 001988在16HBE-T中的表达,进一步在人肺癌细胞株A549、H460和H446中检测其表达,同时在20例肺癌组织样品中检测了circRNA 001988的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mi RSystem和RegRNA,预测得到circRNA 001988靶向的microRNA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mRNA;采用q RT-PCR在16HBE-T和H460中检测microRNA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16HBE相比,circRNA 001988在16HBE-T中的表达下调了(6.54±0.7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A549和H460细胞中表达分别下调(2.06±0.38)倍、(3.02±0.5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circRNA 001988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平均下调了(2.11±0.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和qRT-PCR检测发现,相对于16HBE,circRNA 001988靶向的hsa-mi R-382-5p和hsa-miR-583在16HBE-T和H460细胞中的表达均上调,而hsa-miR-382-5p和hsa-miR-583共同作用的mRNA(CCDC6)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26.20±3.92)倍、(12.61±1.48)倍。结论 circRNA 001988在苯并[a]芘恶性转化的16HBE-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它在苯并[a]芘致肺癌过程中可能发挥抑癌因子的作用,并可能通过内源性竞争的机制影响其下游的microRNA和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