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广西二孩父母对预防接种认知、态度和行为,以及对预防接种的需求,为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15个县区抽取3891名二孩父母使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二孩父母中98.46%知道小孩需要接种疫苗,98.74%知道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免费接种,94.50%知道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94.60%知道孩子上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99.51%认为孩子接种疫苗是必要的,90.44%会主动了解孩子预防接种完成情况,78.46%会主动按照预防接种证预约日期带儿童进行接种,97.02%在参与预防接种过程中最关注的是疫苗安全,75.10%希望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减少排队时间。结论广西二孩父母对预防接种认知、态度和行为有较好的水平,但仍应根据不同儿童父母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各地要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满意的预防接种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5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一步做好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5年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广西AFP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307例,其中AFP病例262例,非AFP病例45例.AFP病例中,经实验室标本检测和专家诊断小组诊断,260例被排除脊灰,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40/10万,82.70%的县报告AFP发病率>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50%;12例病例分离出脊灰疫苗病毒,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为4.62%;分离出其他肠道病毒25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9.62%;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首诊报告率为76.72%,但乡村级仅为36.46%;8.01%的病例未完成全程免疫,零剂次儿童占总病例的2.67%. 结论 广西仍需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提高AFP监测敏感性和乡村级首诊报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项目免疫规划知识传播效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免疫规划知识传播能力和宣传技巧,促进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方法 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LINICEF)加强常规免疫项目中期评估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监护人知道孩子出生需要打预防针的比例由79.69%上升到96.79%,知道出生时要接种乙肝疫苗(HepB)和卡介苗(BCG)的比例分别由11.15%、6.46%上升到27.45%和13.19%,监护人主动接种比例提高14.83%.结论 免疫规划知识传播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部分指标水平仍较低,急需开展专题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脊髓灰质炎(脊灰)高发病地区,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实施口服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为实现无脊灰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004年全区AFP病例监测工作显著,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现将全区2004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农村健康成年人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8个边境县随机抽取农村健康成年人共89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被调查人员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95.5%、89.9%、85.4%和1:21.7、1:19.7、1:11.5。边境农村居民对大部分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能提供满意回答的比例未达70%。结论边境农村居民脊髓灰质炎免疫程度不理想,相关知识掌握也有一定差距,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其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和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计划免疫接种率现状。方法采取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抽查6333名2001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调查其BCG、OPV、DPT、MV、HBV的接种情况。结果儿童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9.78%,但仍有30%的县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低于85%。BCG、OPV、DPT、MV、HBV单苗接种率分别为99.27%、95.28%、95.07%、95.58%、81.79%。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逐年提高,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出生的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分别为88.65%、89.67%、91.02%,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48.86%、54.76%、71.36%。调查儿童的卡介苗疤痕率为82.66%,接种证建证率为86.07%。结论广西计划免疫接种率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但工作发展不平衡,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计划免疫疫苗合格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广西计划免疫黄牌警告机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计划免疫黄牌警告机制实施两年后的效果,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该机制。[方法]对被列入黄牌警告的计免薄弱县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分析比较计划免疫黄牌县在黄牌机制实施前后工作综合评分及有关指标变化。[结果]95.8%的黄牌县综合评分较黄牌前有提高,各项工作指标达标率均有增长,其中经费投入达标率平均增长了53.4%,人员机构建设达标率平均增长35.3%,宣传指标达标率平均增长62.4%,对计划免疫的督导频率平均增长了73.8%,接种率、计免针对性疾病等各项业务指标也有了明显改善。[结论]计划免疫黄牌警告机制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初步遏制广西计划免疫工作滑坡的势头,但该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西大化县疫苗相关的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进行病例个案调查,对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进行跟踪监测,并对儿童人群进行免疫力评价。方法粪便标本用RDa和L20B细胞进行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和中和试验鉴定分型,然后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儿童血清分别用ELISA及中和试验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结果从10050病例分离到Ⅰ型VDPV,VP1区变异率为1.4%;从周围6名健康儿童分离到6株VDPVs,VP1区变异率为1.6%~2.2%。周围儿童血清脊髓灰质炎病毒IgG阳性率为77.4%,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活性显著高于Ⅰ、Ⅲ型。结论VDPV发生在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缺失儿童,VDPVs发生了短暂的循环。当地儿童Ⅰ、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中和抗体活性较低,应提高儿童OPV免疫覆盖率以防止VDPVs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0.
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加强常规免疫合作项目在广西4个项目县2004年出生儿童的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制定免疫规划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出生的852名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信息情况调查。结果79.69%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出生时要接种疫苗;69.48%的儿童监护人能主动带孩子去接种疫苗;父母亲知道要接种疫苗的比例远大于外祖父/母和其它监护人,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与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显著相关;56.81%的监护人常带儿童到乡镇卫生院接种;47.89%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孩子出生时要办理预防接种证;49.30%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在预防接种时要提供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结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理解不够,自主接种意识薄弱,需提高公众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