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漏诊,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确诊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特点及治疗愈后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腹部压痛但肌卫反跳痛较低。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但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应综合考虑,全面分析。结论早期诊断及使用第三代头孢可提高SBP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患者纤溶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IMS患者血清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和5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非中间综合征组(AOPP组)比较。结果IMS组血清Ps、uPA和PAI水平分别为(32.33±11.64)pg/L,(1.56±0.62)μg/L、(0.96±0.35)Au/ml;AOPP组分别为(28.84±10.57)pg/L,(1.13±0.44)μg/L,(0.81±0.29)Au/ml;对照组分别为(19.51±12.38)pg/L,(0.53±0.32)μg/L,(0.63±0.37)Au/ml。IMS组高于对照组,也高于AOPP组(P<0.01或P<0.05);vWF:IMS组(133.57±32.56)%、AOPP组(125.28±36.41)%、对照组(115.64±34.81)%,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MS患者机体纤溶功能受损,表现为纤溶亢进,其受损的程度较AOPP患者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对164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遗传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30例健康体检者和156例高血压胰岛素正常者比较。结果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组和高血压胰岛素正常组均比对照组的血清Ps、PAI和vWF水平升高,tPA水平降低,Ps分别为(39.55±12.64)pg/L、(32.59±12.57)pg/L vs(23.78±10.38)pg/L(P<0.05或<0.01);PAI分别为(1 580±650)U/L、(830±390)U/L vs(650±360)U/L(P<0.05或<0.01);vWF水平分别为(197.4±51.5)%、(129.9±34.4)%vs(96.7±32.9)%(均P<0.01);tPA分别是(0.32±0.36)μg/L、(0.65±0.43)%vs(0.97±0.41)%(均P<0.01)。结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其机体纤溶功能受损,表现为纤溶亢进,其受损的程度较高血压胰岛素正常组重。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术(TPE)已成为内科治疗免疫疾病、中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终末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常规方法之一。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患者死亡率较高,病情危急,如果诊治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尽早进行血浆置换,既可清除患者体内毒素,又可补充活性胆碱酯酶(ChE),是临床治疗的有效选择。我院应用TPE配合常规疗法治疗SAOPP患者8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陆启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13-414
目的分析和总结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者胃镜下病变的特点。方法对7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患根据病患发病前10天内是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胃镜检查的病变区域和性质的变化。结果两组间病变部位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性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后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以胃糜烂为常见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661,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重型肝炎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黄芪穴位注射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29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观察组(B组)31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A、B两组CD3+、CD4+、CD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0.001);治疗后A、B两组CD3+、CD4+、CD8+绝对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且B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B组CD4+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B组为77.4%,A组为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01,P=0.0192).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艾迪注射液与放化疗合用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化疗、放疗 )在治疗肿瘤的同时 ,往往会产生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而影响正常治疗的进行。为了增效减毒 ,我科于2 0 0 2年 3月~ 2 0 0 2年 9月应用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或放疗治疗恶性肿瘤 ,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34~ 72岁 ,部分患者为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者。其中鼻咽癌 2 2例 ,大肠癌2例 ,肺癌 5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贲门癌 3例 ,食管癌 3例 ,乳腺癌 6例。Karnofsky评分≥ 6 0分 ,预计生存期在 6个月以上 ,无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及其与超重、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变化的关联性.方法 检测21 588名百色市居民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进行探索性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趋势x2检验、t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6808例,患病率31.5%; HUA患者2592例,患病率12.0%;高血压伴HUA患者1260例,患病率5.8%.高血压伴HUA患者与血压、血尿酸正常者相比,其收缩压[分别为(151±12)、(127±6) mm Hg]、舒张压[分别为(84±10)、(72±6) mm Hg]、脉压[分别为(50±12)、(37±8) mm Hg]、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23.9±2.6)、(21.7±2.4) kg/m2],总胆固醇[分别为(6.0±1.3)、(5.2±1.1) 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2.3±2.2)、(1.5±0.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4±1.3)、(3.0±1.1) mmol/L]均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1.2±0.4)、(1.5±0.5) mmol/L]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和HUA组患者,其舒张压、脉压、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均较健康组高(P<0.01),HDL-C均值较健康组低(P<0.01);血压和血尿酸水平与BMI、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和LDL-C均有交互性(P<0.01或P<0.05);血尿酸或血压水平增高者,其血压、肥胖和糖脂代谢观察指标的异常率高(P<0.01),年龄、BMI、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都是高血压和HUA的独立危险因素;HUA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血尿酸正常者的3.1倍,高血压患者HUA发病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6倍.结论 百色市居民高血压和HUA患病率高,肥胖、糖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压和HUA的共同病变基础,HUA与高血压可能存在着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62例食管癌患者和17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包括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509C/T位点,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800G/A位点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16倍(OR=1.616,95%CI:1.186~2.200)。携带T等位基因的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1.85±8.73)/ug/Lvs(45.08±8.86)/ug/LP<0.01)。结论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