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上将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目前,治疗PHN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此外,局部利多卡因可作为PHN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疗效不够满意[1]。国内外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行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的影响,近期疗效、毒性反应。方法8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43例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45例行单纯化疗组(单化组)。化疗应用紫杉醇175mg/m^2,静脉点滴,d1;DDP75mg/m^2静脉点滴,d1;21d为1个周期。放疗从第一天开始,6MVX线或钴60γ线三野等中心照射,DT60~65Gy,30~33分次,6.0—6.5周。结果放化组与单化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2.6%、13%(x^2=4.63,P〈0.05)。1、2、3年局部控制率放化组分别为79%、65%、51%,单化组的分别是69%、49%、42%(x^2=3.12,P=0.056)。1、2、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是77%、58%、47%,单化组的分别是67%、42%、38%(x^2=2.27,P=0.132)。放化组毒性反应大于单化组,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骨髓抑制和乏力,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DDP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患者毒性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3.
植入式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是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它具有创伤小、手术简便、效果确切的特点[1],能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猝死率.我院已成功安置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对人类健康和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被称为人类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CHD发病率虽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1]。与此相反,发达国家的CHD死亡率却呈大幅下降,美国的CHD死亡率自80年代以来已下降约50%^[2],  相似文献   
5.
闫清华  王书芳  葛建云 《山东医药》2007,47(35):120-12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形成电重构。缺血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不同部位的心室肌之间可产生电不均一性,易致折返激动,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此为心肌梗死后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达龙是一种苯比呋喃类的衍生物,属于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控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预防室颤有显著效果。近年来,我们应用可达龙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4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为基础的介入疗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不仅要求术者技术精湛 ,而且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作一介绍。1 术前准备1 1 术前教育及心理护理 :收集与患者相关的所有信息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及对PTCA的了解程度 ,以确定教育目标 ,实施教育计划 ,让患者了解有关PTCA及植入术的有关知识。向患者充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 ,介绍手术方法、环境及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让其了解手术无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NP)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BALB/c小鼠40只,4~6周龄,体重20~25 g。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套管结扎损伤组(C组)、坐骨神经套管结扎损伤+芍药苷50 mg/kg组(P50组)和坐骨神经套管结扎损伤+芍药苷100 mg/kg组(P100组),每组10只。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进行套管结扎。C组、P50组和P100组行坐骨神经套管结扎术。P50组术后连续14 d腹腔注射芍药苷50 mg/kg, P100组术后连续14 d腹腔注射芍药苷100 mg/kg, S组和C组术后连续14 d腹腔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1、2、5、7、10、14 d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回缩潜伏期(TWL),于术后13 d行蔗糖偏好实验(SPT)测定糖水消耗百分比,于术后14 d行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悬尾试验(TST)分别测定静止不动时间。于术后14 d取小鼠眼球血,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6、IL-1β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MKP-1蛋白含量、p-ERK/ERK及p-p38/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02例采用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阶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 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日,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5例初治鼻咽癌单纯常规外照射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年全年35例初治鼻咽癌单纯常规外照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根据CT和MRI对照射靶区进行个体化设计,按规范化要求制定治疗计划。采用铅挡块、面颈联合野等中心照射技术。鼻咽癌根治剂量68~70Gy/7周,颈淋巴结阳性者颈部根治剂量60~70Gy/6~7周,阴性者给与预防剂量50Gy/5周。结果全组病例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81.9%、78.1%和7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8%、73.1%、68.5%和65.1%;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0%、77.2%、74.4%和72.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5%、92.7%、90.3%和87.3%。全组病例放疗结束总残存率为14.6%,4年复发率为7.2%,远处转移率为9.2%,放疗后的总失败率为30.9%。中位复发时间为放疗后19.3个月,中位转移时间为放疗后12.8个月。结论采用CT和MRI进行照射靶区的个体化设计,改进照射技术,缩短总疗程时间,提高照射剂量,加强放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有助于提高鼻咽癌常规放了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