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剂z VAD对脑梗死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0组:即Model组(3组共24只)、z VAD组(3组共24只)、Sham组(3组共24只)和Control组(8只)。Model组与z VAD组均采用线栓法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1 h后完成再灌注。再灌注后z VAD组立即腹腔注射浓度为2.3mmol/L的z VAD 10ml/kg进行干预。Sham组则暴露颈动脉后缝合皮肤进行假手术操作。Control组不进行任何操作。造模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小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m NSS),评分后立即取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real-time PCR法检测相对端粒长度。Control组则选取再灌注后72 h时间点,进行同期同质的评分与测量。结果术后48 h和72 h,z VAD组的m NSS评分均明显低于相应的Model组,但仍高于相应的Sham组(P0.05)。术后72 h,z VAD组相对端粒长度明显长于Model组(P0.05),且基本与Sham组和Control组的长度持平(P0.05)。结论凋亡抑制剂z VAD可减缓脑梗死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缩短,并对神经功能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发生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69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病程、并发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m Alb),根据其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正常组)与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异常组),后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T_3。比较两组患者肾脏功能异常情况及其与性别、年龄、家族史、BMI、病程、HbA1c和并发症的关联,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异常组BUN(Z=2.945,P=0.003)、Scr(Z=2.685,P=0.007)、Cys C(Z=4.498,P=0.000)、m Alb(Z=6.073,P=0.000)和TSH(Z=8.139,P=0.000)均高于正常组,FT_3(Z=6.297,P=0.000)和FT_4(Z=4.981,P=0.000)低于正常组(P0.05);(2)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5.04%,以亚甲减发生率最高,但对肾功能损伤以低T_3明显,且各类型甲状腺甲功异常m Alb水平均升高(P0.05);(3)异常组中肾脏功能异常发生率75.7%(131/173)高于正常组46.1%(239/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00),在性别、家族史、年龄、BMI、病程≤20年、血糖、HbA1c≤13%、无并发症和伴一个并发症中,异常组肾脏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OR=1.463)、年龄(OR=2.171)、病程(OR=1.804)、并发症(OR=5.863)、血糖(OR=1.753)和甲状腺功能异常(OR=3.535)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损害的发生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高龄、病程长、并发症多、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血糖高的男性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应定期监测肾脏功能,重点采取积极的干预保护措施,以延缓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 RNA检测在女性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HPV阳性感染者287例,其中宫颈疾病患者267例[包括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宫颈癌],阳性感染者中体检无疾病表现及病理学检查无宫颈病变者20例。取患者宫颈脱落细胞用支链DNA技术(简称b-DNA技术)检测高危HPV E6/E7 m RNA,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HPV分型检测,对不同年龄、HPV分型、阴道细胞学分型(简称TBS分型)及疾病分级的HPV E6/E7 m RNA的诊断价值进行效能分析。结果在不同年龄段内E6/E7阳性和阴性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组≤30岁组和50~60岁组,E6/E7阳性者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85.40%和84.40%;而HPV E6/E7m RNA拷贝数在不同年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E6/E7结果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以及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感染型别中,只有HPV 16型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感染率呈递增趋势(P0.05),其余HPV型与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疾病分组间,E6/E7阳性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无宫颈病变组(0)宫颈炎(15.60%)CINⅠ(86.20%)CINⅡ(93.00%)CINⅢ(96.50%)宫颈癌(100.00%),P0.05;E6/E7拷贝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宫颈炎1773.89(936.54)CINⅠ4997.74(10 439.75)CINⅡ52 655.02(38 495.10)CINⅢ72 300.12(38 298.57)宫颈癌121 616.68(34 348.59),P0.05。结论在宫颈疾病中检测高危型HPVE6/E7 m RNA的转录对女性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或可作为进一步分流HPV阳性病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需要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尿毒症肾性脑病患者,采取有效综合护理方法所起到的改善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尿毒症肾性脑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科内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有效综合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经过常规护理后,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几率、整体的肌酐控制水平、肾功能的恢复以及患者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需要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尿毒症肾性脑病患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改善治疗效果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颅内动脉瘤(IA)大鼠端粒长度、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对模型组及辛伐他丁组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后支以构建IA模型,对照组仅暴露相应组织及血管后缝合.建模后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辛伐他汀灌胃.于建模后4个月,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TERT和TRF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建模后4个月,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各有8只大鼠形成IA,对照组无大鼠形成IA;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组大鼠的端粒相对长度依次缩短(P<0.05),而对照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TRF2 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的TER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大鼠可能由于端粒酶活性降低而发生端粒长度缩短,辛伐他汀可通过促进TRF2的表达而发挥保护端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大鼠外周血液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趋势及与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轻度TBI组、中度TBI组、重度TBI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利用皮质撞击致伤法构建不同损伤程度TBI大鼠模型。于术后72 h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 NSS),并分别于术前和行为学评分完成后行眶下静脉丛取血,提取基因组DNA,real-time PCR法测量端粒长度。结果TBI各组的m NSS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且轻度、中度、重度TBI组mNSS评分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各组大鼠端粒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2 h,中度和重度TBI组端粒长度均明显短于自身术前及空白组(P均<0.05),且重度TBI组端粒长度明显短于轻度和中度TBI组(P均<0.05);中度和重度TBI组端粒长度与mNSS评分呈负相关(r=-0.505,P<0.05)。结论大鼠中重度TBI后72 h端粒显著缩短,且TBI损伤越严重,端粒缩短越显著;端粒长度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端粒越短,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血液透析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12至2021-12在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血液净化室进行治疗,首次发现射血分数中间值的3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 mg, 2次/d;对照组加用缬沙坦胶囊80 mg, 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4周。24周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和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入院时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心脏结构指标无明显差异,24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且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50.61±4.27)%vs.(47.50±4.09)%],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3480.89±1308.51)pg/ml vs.(4817.72±1580.4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LVEDD、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