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产后40天和60天乳母血清泌乳素基础水平和吸吮后泌乳素最大反应性增值,发现其与乳母泌乳量、婴儿吸吮频率、吸吮时间之间均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推测引起泌乳素分泌除吸吮外,还存在其他机理。  相似文献   
2.
营养不良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不良是导致人类继发性免疫缺陷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常伴锌缺乏,二者共同影响,可致免疫功能广泛受损。传统观念认为营养不良主要损害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多见。近年随着细胞生物学、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分子生物学发展,对营养不良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有了更深认识,发现不仅有胸腺形态学改变、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减弱,而且有T细胞及其亚群(T_h、T_s、T_c细胞等)、淋巴因子、自然杀伤细胞和K细胞的改变,巨噬细胞功能受损,体液免疫亦受损,可出现IgG亚类缺陷及其它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维生素D对佝偻病模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训兰  钱幼琼  徐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24(5):308-310,F002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D)突击疗法对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作用效果。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幼鼠佝偻病模型并采用4有剂量的Vit D3(15万IU,30万IU,60万IU,120万IU)分别一次性肌肉注射,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鼠身长、体重、血钙、血磷、骨X片以 、肾、大血同理切片。结果:治疗各组的体格、血生化、骨X片以及骨、肾、大血管切片理学改变均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各实  相似文献   
4.
作者等于1981年在成都市区及郊区调查了11,230名6岁以下小儿中智力低下儿之患病率及发病因素。据病史、体格检查、有关检验及智商测定,确诊为智力低下者57名,患病率为5.1‰。发病因素中以出生前因素最多,占45.6%。根据病因分析,提出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妊娠早期及加强对产程的监护。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锌与雄激素及生长延迟的关系,作者以369名10~18岁,身长≤(?)-2SD,无其他畸形的男孩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史、体检及一系列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_3摄入、游离甲状腺素指数、尿素氮、碳酸氢  相似文献   
6.
类视黄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观察了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 A醋酸酯三种类视黄醇在体外对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1 (IL- 1 )的影响。方法 : 测定 RRI患儿 PBMC分泌 IL- 1、IL- 2活性以及在 1 0 -9mol/ L浓度时上述三种类视黄醇作用下分泌 IL- 1、IL- 2活性 ,与正常儿童相比较。结果 : RRI患儿 PBMC分泌 IL- 1、IL- 2活性较正常儿童低 ,但经类视黄醇刺激后明显增高 ,可达到正常水平。三种类视黄醇均能明显促进 IL - 1、IL- 2分泌 ,其中视黄酸作用最强 ,VA醋酸酯次之 ,视黄醇最弱。结论 :  RRI患儿 PBMC分泌 IL - 1、IL - 2活性经类视黄醇刺激后能明显增高 ,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母乳喂养在近十多年来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母乳免疫学成为有关粘膜免疫系统及婴儿防御机能研究的—个新课题。母乳对保护婴儿免受胃肠道感染已为愈来愈多的事实所证实,但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价值尚有争论。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的存活率相应升高,其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866例活产婴中的畸形儿进行了调查和随访,典诊断畸形儿50例,新生儿因畸形死亡9例,占新生儿死亡总数(19例)的47.4%。认为:先天畸形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多发畸形伴低体重又是畸形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并建议将低体重作为诊断多发畸形儿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降低我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在位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五县,针对儿童6种主要死因,采用7种适宜性技术及村、乡两级标准化管理,使试点地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35.1%、36.9%、36.3%,6种主要死因死亡率也均下降,与对照县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32例肥胖儿和年龄及性别配对的正常健康儿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使用相对体重,Kaup指数,上臂围,体脂含量和皮褶厚度总和作为肥胖的评价指标,肩胛下与三头肌皮褶厚度比值(STR)评价脂肪分布情况。采用Sclaro法测定TG,TC和HDL-C。免疫圆周扩散法测定APO-AI,B100,CⅡ和CⅢ。结果表明:肥胖儿血HDL-C,HDL-C/TC,APO-AI和APO-CⅡ/CⅢ比显著降低,TG,VLDL-C,APO-B100,APO-CⅢ,动脉硬化指数和APO-BlOO/AⅠ显著升高,并与肥胖程度显著相关。多元分析表明:TSFT与HDL-C显著相关,STR主要影响VLDL-C和APO-CⅡ/CⅢ。结果提示:肥胖可影响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载脂蛋白和脂肪异常分布是血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儿的确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