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经确诊风湿关节炎的100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各自50例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研究组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成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炎性类指标,并且在短期时间阶段内没有骨质疏松并未明显加重,可以在当前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钟威  戚巍  曹宏伟  王毳 《疾病监测》2016,31(8):687-691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辽宁省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及到位情况,了解转诊、追踪及到位现状,探索提高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辽宁省2009-2014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到位情况数据,并进行趋势性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4年辽宁省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率为81.75%,转诊到位率为34.72%,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率为97.97%,追踪到位率为91.59%,总体到位率为95.00%。转诊到位率(2趋势=283.399,P0.001)、追踪率(2趋势=748.166,P0.001)、追踪到位率(2趋势=177.434,P0.001)和总体到位率(2趋势=112.444,P0.001)均呈上升趋势。到位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2趋势=312.607,P0.001),非结核排除率呈上升趋势(2趋势=353.650,P0.001)。结论 针对转诊追踪各环节的综合干预措施对总体到位水平有提升作用,科学有效。注重综合性医疗机构、定点医院住、出院等新问题的解决,转诊追踪工作会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3.
钟威  王中康  王宇  殷幼平 《免疫学杂志》2012,(6):527-529,533
目的通过获得的斑蝥抗血清,建立快速、简便、有效的斑蝥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合成的斑蝥素完全抗原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通过优化条件,建立斑蝥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并设定浓度梯度,测定检测灵敏度、检测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3.421x+102.45,R2=0.988,检测范围为:0.1~24μg/ml。其最低检测下限为0.01μ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27%和4.56%。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可重复性,可为进一步开发斑蝥素检测试剂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Hello护理会诊”APP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基于Peter Given模型开发护士为主导的“Hello护理会诊”APP,选取2020年4-7月(“Hello护理会诊”APP应用前)的22例院内护理会诊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会诊模式;选取2021年3-6月的22例会诊患者为观察组,应用“Hello护理会诊”APP进行院内护理会诊,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会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平均护理会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478,P<0.001),患者对会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Z=-3.325,P=0.001)。 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软件设计激发了护士主动应用信息软件开发的思维。护理会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会诊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辽宁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全省耐药监测点连续纳入的998例涂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菌株,菌型鉴定,获得912例结核分枝杆菌完整病例资料,采用比例法对利福平(R)、异烟肼(H)、链霉素(S)、乙胺丁醇(E)4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特点及影响耐药和耐多药的相关因素。结果 912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8.16%(348/912),初治患者耐药率33.63%(228/678),复治患者耐药率51.28%(120/234);总耐多药率、多耐药率分别为11.84%(108/912)、10.09%(92/912),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多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药顺位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异烟肼列第二位,耐多药、多耐药中包含二者的耐药谱耐药率较高,而单耐药中利福平(3.07%)耐药排在第二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治患者更易产生耐药(OR=2.08,95%CI=1.53~2.82,P0.05);20~39岁(OR=2.63,95%CI=1.04~6.66,P0.05)和40~59岁(OR=2.55,95%CI=1.02~6.34,P0.05)年龄组患者与耐药有关。结论辽宁省耐药水平仍然较高,耐药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需采取更全面的防控措施降低耐药结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的适用范围、植入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应用股骨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6例,其中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平均年龄74岁。精确定位打入股骨头内的近端三枚螺钉是是重点及难点,维持内植物与股骨干轴线一致性。结果:36例患者中有32例获得4个月以上的随访。4周后下床活动,平均4个月后骨性愈合,无不适症状。按照Matta评分标准,优15例,良17例。结论:股骨头颈部的3枚螺钉交叉成角,形成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固定牢靠,特别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粗隆下及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颈的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9例(2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17~36岁,平均27岁.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2足,Ⅳ型5足.术中采用开放复位H型钢板内固定,复位后跟骨后关节面骨质缺损明显者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本组2例3足失访,其余17例(22足)患者获8~3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跟结节角由术前10.3°±5.8°恢复至术后39.2°±2.3°,跟骨体-丘部高度由术前(37.2±3.0)mm恢复至术后(43.8±2.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获骨性愈合,对比术后X线片末见明显骨关节炎征象.术后根据Kerr标准评定:优15足,良6足,可1足,优良率为95.5%.结论 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充分恢复了跟结节角、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可维持相关动力装置的正常张力,消除了移位骨折块对软组织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9.
钟威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08-109
目的探讨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方法根据病情采用Kocher-Langenbeck,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延长的髂股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术后髋臼骨折均骨性连接,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发生。其中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3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者3例,3个月后均获恢复。结论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锁骨钩钢板是依照肩锁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与锁骨外形匹配,并与骨干良好贴附。内固定不经过关节具有使用方便、固定可靠、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患者可早期活动关节、避免骨性关节炎产生等优点。异体肌腱来源充足、取材方便、修复时间短、减少患者新的损伤。经深低温冷冻后其抗原性及免疫排斥反应显著降低,组织相容性好,修复后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采用异体肌腱重建的喙锁韧带经过重塑形而成熟,具有较好的材料强度,能满足局部应力要求,能较好地替代喙锁韧带的完整性及功能,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在去除钢板后发挥永久固定作用,是锁骨钩钢板固定的重要补充。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联合异体肌腱移植符合肩锁关节稳定性重构的治疗要求,有效提供了早期机械性稳定及后期生物性稳定,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肩锁关节的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