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 上海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除了满足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创业环境、资金投入等需求外,满足各类人才在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延伸需求对于促进“产城融合”至关重要。发展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是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功能社区服务存在短板,无法为“产城融合”提供支撑,亟须突破。目的 分析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人群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并为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在功能社区的拓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9年3-11月,通过对上海市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 500份问卷,获得功能社区人群基本情况及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等相关数据,了解功能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并分析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参考文献研究结果,对比与其他类型功能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异。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87份(99.13%),其中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5.92%(88/1 487)〕、慢性病患病率〔5.98%(89/1 487)〕较低;功能社区人群健康服务主观需求主要是常见疾病处理(1 251人,84.13%)、健康管理(858人,57.70%)、健康体检(699人,47.01%)、健康咨询(586人,39.41%)、心理咨询(470人,31.61%)。功能社区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7.03%(848/1 487),45.73%(680/1 487)有签约意愿,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意愿产生影响(P<0.05);就诊意愿调查中,患病后想去的卫生机构前3位分别是市级医院(620人,41.69%)、区级医院(404人,27.17%)、门诊部(所)/卫生室/卫生服务站(153人,10.29%),其中质量(734人,25.41%)、距离(732人,25.34%)和有可信赖的医生(391人,13.48%)是主要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与就诊意愿基本一致。结论 在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中开展健康保健服务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不同类型功能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健康服务方案,并吸取其他类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的优秀经验。建议从明确覆盖人群与服务内容、丰富供给方式、优化筹资来源、加强统筹协调等角度完善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文献查阅与归纳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产生、发展与现状,肯定取得的成绩,明确存在的潜在问题,为进行乡村医生及其服务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我国乡村医生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亦称为"赤脚医生",这支队伍当时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连同合作医疗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的三大法宝".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村的乡村医生转入平稳发展时期,乡村医生规范化管理已经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时期,乡村医生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目前的乡村医生队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乡村医生的定性问题、管理问题、年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问题、继续教育问题、报酬和养老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于2014年1-12月,以上海市2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均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整体调查,依次编码为1~236。选取24位相关领域专家在《关于开展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列举的考核指标中选择能够反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秩和比(WRSR)法对2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行排序和分档。结果 最终确定评价指标8项,权重为0.116 5~0.135 2。2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WRSR为0.148 9~0.807 9,最高值是最低值的5.4倍。按WRSR将2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4档,分档为差、中、良、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15家(6.4%)、102家(43.2%)、103家(43.6%)、16家(6.8%)。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地区或不同机构间的服务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况调查、意向调查等方法.旨在明确上海市乡村医生队伍、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能否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优化上述三方面所需的策略选择及支持系统,为上海市乡村医生服务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围绕研究目的 ,调研上海市宝山、嘉定、闵行、松江、青浦、南汇、奉贤、崇明8个郊区(县)24个乡镇72个样本村.项目的 主要研究结果:(1)村医存在人力数量相对不足,老龄化,职称、学历等素质偏低和收入偏低等问题;(2)村医服务效率偏低,服务时间仅占8小时的50.0%左右,存在着严重"重医轻防"现象;(3)每天每村医上门服务0.6次.上门服务方式保持良好,但上门服务的可及性有待提高;(4)村医服务基本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农村居民满意程度达到了98.3%;(5)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对村医实施培训,随着较低素质村医不断退休,使之正规化是比较理想的模式(98.3%被调查者认可);(6)随着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的退休,不断补充正规医学教育和培训者实现替代需要19年,每乡镇卫生院需承担年出诊次数为3 595次;为提高村医收入和保障水平,需在现行村医人员经费基础上,增加投入7 700.2万元.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和市农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市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筹)根据《上海市郊区合作医疗工作评估督导方案》,于2004年11月10~15日对郊区10个区县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督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乡村医生现状入手,分析乡村医生数量、年龄、职称、学历、收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上海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并分析上海市8个郊区(县)24个乡镇72个村137名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结果 与讨论与现行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相比,上海市乡村医生人力数量呈现相对不足;平均年龄48.6岁,50~60岁年龄段者高达46.7%,老龄化趋势严重;职称构成中,没有任何资质的村医占13.5%,乡村医生占19.9%;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完成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历构成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49.6%,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到2000年使全国80%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要求差距较大;被调查乡村医生平均年收入14 400.0元,72.8%的农村卫生服务组织者和管理者认为,与其劳动的强度和投入相比,该收入是偏低的.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乡村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1].鉴于此,本文旨在了解上海市乡村医生现有服务情况,分析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构成情况,探索现行乡村医生服务中潜在的问题,针对现有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提供贴心满意的服务.同时,也为全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上海市职业人群工作时间、心理健康状况与失眠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抽取24家用人单位,再从用人单位中抽取2 000名职工进行自编问卷调查。采用WHO-5身心健康指标检测心理健康状况、Nakata失眠状况问卷检测失眠状况。同时调查人口学特征、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职业紧张情况、行为危险因素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  将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时间的交互作用纳入分析模型发现,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合并平均每周工作>40 h患有失眠的危险性最大,相对心理状况较好并且每周工作≤40 h 的OR为2.80 (95%CI:1.98~3.97),而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0 h表现为与失眠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并且每周工作≤40 h的OR值为0.77 (95%CI:0.56~1.08)。结论  工作时间与睡眠的关系可能受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情况下,超时工作成为失眠的危险因素,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超时工作与失眠无统计学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供需双方对体系功能定位的认知现状。方法 :对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管理者、组织方及提供方、服务需方老人4类调查对象进行意向调查。结果 :服务供方对服务内容总体认可率为86.8%,对非老年护理服务对象的选择率却也达到了81.7%;服务需方中,5.4%的社区老人主观反映需要入住老年护理机构,而其中8.9%的病人住院仅限于生活护理服务需求。结论 :无论是老年护理服务的供方还是需方,对老年护理体系服务内容和对象的认知都是有一定程度误区,建议相关部门明确体系功能定位,合理有效利用护理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立足于乡村一体化管理下,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随着较低学历和低职称人员不断退休,补充正规医学教育和培训人员而实现对村医的替代,测算实现替代所需的年数,应补充医务人员数量和要求,以及应投入人力经费等支持系统,为上海市乡村医生服务模式的实践改革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对上海市8郊区(县)24个乡镇72个村720名乡村医生和312名农村卫生服务组织者和提供者展开现状和意向调查分析,以及137名村医日常工作日志的分析.结果 和讨论如果采取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随着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的退休,不断补充正规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实现逐步替代.则需完成替代年限是19年.每乡镇卫生院需承担年出诊次数3 595次.同时,为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和保障水平,则需增加人员经费7 700.2万元,其中区财政3 105.3万元,镇财政4 010.9万元,村集体增加315.4万元,村卫生室收入增加268.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