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cl-2、Bax 及Caspase 3 和凋亡指数(AI)的表达及临床意 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60 例世居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60 例藏族乳腺纤维瘤石蜡组织切片 中Bcl-2、Bax 和Caspase 3 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DNA 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 藏族乳腺浸 润性导管癌Bcl-2、Bax 及Caspase 3 的表达率分别为51.7%、76.7% 及60.0%,藏族乳腺纤维瘤组织的Bcl-2、 Bax 及Caspase 3 表达率分别为81.7%、85.0% 和8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纤维瘤Bcl-2 和Caspase 3 表 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纤维瘤组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I 阳性率与乳腺纤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低于乳腺纤维瘤。AI 与肿瘤直径、 TNM 分期、孕激素受体(PR)表达相关(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cl-2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 素受体(ER)表达相关(P <0.05),Caspase 3 的表达与ER 表达相关(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cl-2 蛋白表达与Bax、Caspase 3 蛋白表达相关(P <0.05)。结论 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cl-2、Caspase 3 蛋白 低表达;Bcl-2 的表达与Bax、Caspase 3 的表达相关;Bcl-2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 表达相关;藏族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中AI 低表达与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 3 的表达无关; AI 与肿瘤直径、TNM 分期、PR 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唐晓琳  金措 《甘肃医药》2011,(4):217-218
目的:观察CO2激光结合外用派特灵的方法治疗女性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门诊治疗女性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共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CO2激光结合外用派特灵治疗,对照组为单用CO2激光治疗。结果:通过对80例女性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治疗的临床观察,CO2激光结合外用派特灵治疗一次性治愈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43.3%(P〈0.01),复发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派特灵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明显优于单用CO2激光治疗,可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综合分析1例典型右足背部的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藏族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和态度现状,为政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牧区(玛曲县尼玛尼玛镇)和城镇(天祝县华藏寺镇)藏族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城镇藏族妇女对于生殖健康含义、获取生殖健康知识途径以及对于性病及其传播方式的知晓率显著高于牧区妇女(P0.001);两组在妇科疾病检查次数、不去就诊原因、罹患疾病类型、性生活频率、性卫生等方面有差异(P0.001);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城镇藏族妇女倾向于妇幼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生理/性心理、性病艾滋病预防;牧区藏族妇女倾向于妇幼保健、避孕节育、性病艾滋病预防、性生理/性心理、新婚保健、人工流产后果与预防、二胎生育知识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P=0.009);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医生和计划生育人员是藏族妇女首选来源方式,此外城镇藏族妇女希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41%)、朋友交流(11.5%)、微信微博(9%)途径,牧区藏族妇女希望通过微信微博(20.5%)、朋友交流(18%)、学校教育(11.5%)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3.065,P0.001)。结论:城镇藏族妇女和牧区藏族妇女对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显著不同,应根据其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多部门联动,实施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培训计划和双语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的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汇总分析国内报道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病例,探讨国人SPTP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乳头状囊性肿瘤”、“胰腺乳头状上皮肿瘤”、“胰腺实质性囊性肿瘤”、“Frantz瘤”等为检索词,电子检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纳入文献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17篇文献1180例患者,其中女性1054例,男性126例,男女比例为1∶8.37.发病年龄9~ 83岁,平均29岁.有详细临床资料者1172例,临床表现以腹部不适(526例,44.9%)、体检发现肿瘤就诊(464例,39.6%)、扪及腹部肿物(131例,11.2%)为主.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肿瘤直径1.3~30 cm,平均7.84 em,位于胰头407例(36.8%),胰颈96例(8.7%),胰体尾部587例(53.1%).1116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107例(99.2%)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628例(57.0%)为良性,306例(27.8%)表现为恶性行为,浸润性生长侵及周围器官及组织.随访977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13年,42例(4.3%)复发或转移,其中24例病死.结论 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部分呈恶性表现,多发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可确诊,手术治疗为首选,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长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放疗科的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5枚)的患者共20例, 其中Ⅰ、Ⅱ期研究各纳入10例患者, 4、3、13例患者分别接受58.8 Gy分28次、64.4 Gy分28次、70 Gy分28次3个剂量等级的SIB-IMRT。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入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局部控制率(LCR)及无进展生存(PFS)率, 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2R和4L, 分别占35%和25%。中位随访32个月, 复发后接受挽救性SIB-IMRT者的1、2、3年OS率分别为100%、88%、78%, 1、2、3年PFS率分别为85%、78%、78%。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食管炎, 但未发现3级及以上食管炎、肺炎和心脏不良反应。随访中3例接受58.8 Gy分28次剂量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 另外1例接受70 Gy分28次剂量的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