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途径与模式。方法对东明县社区卫生服务试点的运作情况,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试点的运作情况良好,切合农村实际,镇卫生工作发生了可喜变化,显示了全科医疗强大的生命力。结论该试点的做法与经验在农村具有推广价值,在推广中应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不足、服务网点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昼夜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时间的特点;方法将1天分为四个相等的时段,用X^2检验,比较各时段内胸痛出现发生率;结果胸痛出现的时间有明显的节律,6:00~12:00比其他3个时段发生率高(P<0.05);结论对高峰期的多个触发因素进行干预.可预防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昼夜急性心肌梗塞(AMI) 发病时间的特点;方法 将1 天分为四个相等的时段,用X2检验, 比较各时段内胸痛出现发生率;结果 胸痛出现的时间有明显的节律,6 :00 ~12 :00 比其他3 个时段发生率高( P< 0 .05) ; 结论 对高峰期的多个触发因素进行干预,可预防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东明县326名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其流行的第四阶段--快速增长期,世界各国的防治经验表明,目前是遏制我国艾滋病快速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1].如不能有效地控制,将会带来不可估计的可怕后果.在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问世之前,健康教育无疑已成为防治艾滋病感染的最有效手段,青少年正面临艾滋病的严重威胁.为了解我县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并对一次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在青少年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10月对我县某一中学开展了一次为期两课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进行了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双山  郭高民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20-15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患病率有所增加,严重威协人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列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危险因素.为了解中学教职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于2004年9月对东明一中教职工进行了1次健康查体,现将健康查体中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县性病发病现状,掌握性病疫情动态。为性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县1996—2003年的性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有无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80例患分为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甲组19例,未服用的乙组61例,胃镜检查有无出血;结果甲组与乙组并发出血的比率有显差异(P<0.01),结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早期应防范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性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明县1996~2003年性病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3年性病发病率为126.21/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淋病最多,病人集中在20~40岁,中学文化程度的男性无业人员、个体户和工人较多。[结论]性病流行的趋势严峻,应重点对20~40岁的男性无业人员进行防治,加大性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卫生部的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2003年8-12月对东明县695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沙眼感染率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东明县中学教师HBV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在岗中学教师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状况。方法 对 2 3 10名在岗中学教师进行HBV 5项血清标志物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检测。结果 对HBV有免疫力的有 73 6人 ,占 3 1.9% ;感染HBV的有 2 65人 ,占11.47% ,其中 ,HBsAg 、HBeAg 、抗 -HBc 占感染乙肝的第 2位 (3 3 .97% )。结论 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乙肝传染源的管理 ,防止在师生间传播 ,同时应加强乙肝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