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先天性乳糜胸(CC)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难治性C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和随访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11例难治性CC患儿的起病日龄<28 d,入院日龄为1~103 d。其中男性患儿为6例,女性为5例;足月儿为8例,早产儿为3例,出生胎龄为31~40周;接受产前诊断为4例,合并胎儿水肿为3例。②临床表现:生后10 min内起病为7例,11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急促,患侧肺部呼吸音减弱,胸部X射线摄片、胸部CT或胸部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胸腔积液,其中双侧胸腔积液为7例,单侧胸腔积液(左侧)为4例,胸腔积液乳糜试验均呈阳性。③治疗方法:入院后,对11例患儿均进行保守治疗(饮食调节、呼吸支持、胸腔闭式引流、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2~4周,失败后,对10例采用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射红霉素),其中7例患儿联合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单侧胸腔注射次数为1~7次,未同时联合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者,胸腔内单侧注射红霉素次数为3~7次。胸腔内注射红霉素过程中,4例患儿出现心率加快、烦躁,1例出现明显血糖浓度升高(18.8 mmol/L)。2例患儿行胸腔镜下探查术和乳糜瘘修补术。④转归:11例难治性CC经治疗后,均吸收好转,住院天数为40~73 d,其中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因怀疑气管食管瘘家长放弃治疗后失访。其余9例患儿出院后均无复发。 结论难治性CC多见于足月儿,对其采取早期饮食调节、静脉营养、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奥曲肽静脉输注保守治疗2~4周无效的患儿,可联合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对于上述治疗>4周无效者,可采用胸腔镜下探查术,明确渗漏点后,予以淋巴管瘘修补术,以提高对难治性C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视野和视诱发电位检查在垂体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各种肿瘤的9%-11%[1],占鞍区肿瘤的72.70%[2].由于鞍区位于颅底,肿瘤早期常无颅内高压及其它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但视神经和视交叉常因肿瘤的压迫,或因肿瘤引起视交叉腹面中央区供血障碍,损害视功能,在疾病的早期表现为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3]等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图联合KWL(K-Know,W-Want,L-Learned)表格模式下的CBL教学在新生儿感染护理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参与规培的58名学员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9名学员予以传统教学,观察组29名学员予以基于思维图联合KWL表格模式下的CBL教学。比较两组学员的考核成绩,评估两组学员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培训后,两组学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1.65±5.17)vs.(84.58±9.14)]、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9.16±6.24)vs.( 83.34±7.40)]、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SRSSDL)评分[(257.23±25.79)vs.(241.56±22.74)]、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hines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评分[(317.14±38.50)vs.(285.78±34.71)]均高于同期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思维图联合KWL表格模式下的CBL教学可提高学员的考核成绩,改善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且学员对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角膜保护剂(2% HPMC)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将我院2017-03/2018-0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107眼)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HPMC组和平衡盐溶液(BSS)组,HPMC组纳入57眼,术中角膜表面均匀覆盖2% HPMC; BSS组纳入50眼,术中不断向角膜上滴注BSS。所有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7、30、60、90d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检查,并观察其变化。

结果:白内障术后7、30、60d,与BSS组术眼比较,HPMC组术眼BUT明显延长,且CFS着色点明显减少; 术后7d,HPMC组SⅠt值明显低于BSS组,术后30、60d时HPMC组SⅠt值高于BSS组(P<0.05)。术后60d,HPMC组BUT、SⅠt、CFS结果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BSS组BUT、SⅠt、CFS结果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2% HPMC对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有一定保护作用,术后60d泪膜稳定性各项指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辅助折叠人工晶状体单襻悬吊术治疗残留部分囊膜无晶状体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0例(50眼),UBM检查显示晶状体囊膜残余大于等于18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25眼).两组均行人工晶状体单襻悬吊术.试验组根据术前UBM结果选择进针缝合部位,对照组根据经验选择进针缝合部位.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和散光度,比较术后3个月UBM测量计算所得的人工晶状体偏心值和倾斜度,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同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UCVA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UCVA逐渐提高(均为P<0.05);两组间相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U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间术前和术后1周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试验组人工晶状体确切植入睫状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偏心值为(0.36 ±0.17)mm、倾斜度(2.13±0.90)°;对照组偏心值为(0.69±0.17)mm、倾斜度(4.78±1.90)°.试验组人工晶状体的偏心值和倾斜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为P<0.01).术后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前房或玻璃体少量积血;试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术后早期出现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3个月后眼压均降至正常,停药后无复发.结论 UBM辅助折叠人工晶状体单襻悬吊术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且安全稳定,可以作为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常规术前检查.UBM为人工晶状体偏心值和倾斜度的计算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病例 例1:患者女,33岁,农民。缝衣针扎入右眼9h,于2008年8月3日就诊。患者缘于9h前缝衣服时缝衣针突然崩飞未找到,当时未在意,4h后觉右眼痛,怀疑针扎进右眼,急来我院就诊。急诊以“右眼眶内异物”收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征正常。视力:右眼0.25左眼0.6。右眼球下转疼痛受限,眼睑无充血水肿,未见创口,结膜鼻下近泪阜处结膜充血水肿,未见创口,眼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线粒体途径在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菩人丹(PRD)超微粉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醛糖还原酶(AR)活性、神经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STZ)25rag/(kg·d)连续腹腔注射3d,每日1次,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1.8g/(kg·d)PRD灌胃,每日1次,连续3个月。给药结束后取大鼠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并制备匀浆和切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的AR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AR活性和AI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115、165.540,P〈0.01),其中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AR活性和神经细胞A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RD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染色示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层和内核层。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cyt—c、caspase-3、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值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332、41.262、25.888、38.564、47.870,P〈0.01),其中糖尿病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RD治疗组,但bcl-2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PRD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视网膜AR活性、神经细胞AI、bax、cyt—c及easpase-3蛋白表达PRD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bcl一2/bax值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D可通过抑制AR活性、上调凋亡抑制基因6cl-2的表达及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活化,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新生儿多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的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在治疗后期因中心静脉置管营养液渗漏,继发呼吸窘迫,拔除中心静脉导管,经心包穿刺、胸腔穿刺引流后症状缓解。结论:专科护士应熟悉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及特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全面地提供对病人诊治有利的证据,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从1980-2028年全世界5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4倍.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病率将明显增加.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提高白内障手术的质量,使白内障患者不仅脱盲、脱残,而且能够达到理想的视觉质量是白内障复明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近十年来,随着人工晶状体材料的改进、设计的飞跃以及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的视觉康复和视觉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复明性白内障手术已逐渐转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技术在重症领域已经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是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静脉开放的最佳途径,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尤其适用于早产儿长期静脉营养治疗。但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也要明显高于成人[1-2],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