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婧婧  彭贵华  武四云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71-72,75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立公司7170A全自动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人对照、42例肝癌患者、13例结肠癌患者及22例胃癌患者的5'-NT水平。结果表明肝癌及鲒肠癌等患者5'-NT显著高于健康人平均水平,P〈0.01及P〈0.05,而胃癌患者5'-NT显著低于健康人的水平(P〈0.05)。结论测定血清5'-NT的活性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对1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和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炎)患者血清进行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LN)患者,AnuA阳性30例,阳性率58.82%,抗dsDNA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70.58%。而57例SLE无肾炎患者组中,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31.58%。AnuA+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6.27%。结论血清AnuA、抗dsDNA抗体与LN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两种抗体对LN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自身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探讨该病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欧蒙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金标法检测血清AMA-M2,ANA,ENA和ds-DNA,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17例PBC、32例非PBC和35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PBC组AMA-M2阳性率为94.1%,特异性为100.0%,非PBC组及健康对照组检出率为零。ANA,ENA和Ads-DNA检测结果在PBC组、非PBC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8.8%,56.2%和5.7%,前两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ENA检出率,PBC组23.5%、非PBC肝硬化组28.1%、对照组检出率为0%。结论AMA-M2是PBC的重要血清学标志,同时也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PBC患者的AMA-M2阳性与临床病情无关,ANA,ENA和Ads-DNA对PBC的诊断无特异性帮助。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有为数不少的肝病患者因病因不明或治疗效果不佳(包括少量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导致病情加重,给病人造成巨大痛苦。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这部分肝病患者中不乏此类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肝脏疾病,分自身免疫性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21262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检出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1262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以ELISA方法进行了检测。标志物阳性者11563例,占54.38%,阴性者9699例,占45.62%,实测模式23种,阳性率居前5位者为模式7,3,1,2和20,分别为43.21%,24.1%,8.34%,5.63%和5.62%,单项HBsAg阳性者占43.31%(5008/11563),表明该地区受检人员对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模式3(HBsAg,HB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检测,应用免疫斑点法(Euroassay)进行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溶质抗原-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M2型(AMA-M2)检测,并结合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中,PBC51例,占20.5%,其余197例原因不明。PBC患者的AMA-M2抗体均为阳性,ANA阳性32例占62.7%。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核膜型和核点型。PBC患者ALP、GGT及免疫球蛋白M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51例PBC中,4例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1例抗SLA/LP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型重叠,1例抗LKM-1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型重叠,2例ANA,SMA抗体阳性,提示PBC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重叠综合症。 结论 自身抗体及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PBC患者存在PBC/AIH重叠综合征;对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以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斑点(条带)实验检测SLE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进行性硬化征,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ARPA的阳性率;分析ARPA与它们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RPA阳性组中神经系统损害和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RPA阴性组(P〈0、05)。ARPA的表达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抗体表达相关(P〈0.05)。而与ANA、抗dsDNA和抗sm抗体的相关性不强(P〉0.05)。结论ARPA是SLE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SLE的神经系统损伤和关节炎的发病有关;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能对SLE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Gen)与DDT类有机氯农药(o,p’-DDT,p,p’-DDT和p,p’-DDE)联合作用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别加入含100 μmol/Gen 和0.1 μmol/L o,p’-DDT、0.1μmol/Lp,p’-DDT、10 μmol/Lp,p’-DDE单独作用组以及100 μmol/L Gen +0.1 μmol/Lo,p’-DDT、100 μmol/L Gen +0.1 μmol/Lp,p’-DDT、100 μmol/L Gen+10 μmol/LP,p’-DDE的培养基,并设溶剂对照(0.1%无水乙醇)组和雌激素对照(10-3 μmol/L雌二醇)组.培养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溶剂对照相比,100 μmol/L的Gen作用组MCF-7细胞的增殖率下降,0.1 μmo/L的o,p’-DDT作用组MCF-7细胞的增殖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DDT类农药单独组相比,Gen+o,p’-DDT、Gen+p,p’-DDT联合作用组MCF-7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n能够抑制DDT类农药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9.
郭婧婧  金燕  曾德繁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52-253,256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ay,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 P protein antiboay,ARP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欧蒙酶免疫斑点法检测SL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及核糖体P蛋白抗体。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90例SLE患者中64例血清ANuA阳性,阳性率为71.1%,AR.PA阳性23例。阳性率25.6%,疾病对照组仅6.7%及4.4%,SLE患者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结论 ANuA、ARPA是SLE诊断的重要的血清学指标,其中ANuA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ARPA与神经系统损伤和关节炎的发病有关,联合检测能对SLE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CTX-M酶的表型检测与多重PCR法检测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按CLSI/NCCLS所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多重PCR法对ESBLs表型阳性株进一步进行CTX-M酶基因型的检测。结果233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136株ESBLs表型阳性,经多重PCR扩增证实99株携带CTX-M型ESBL,CTX-M型ESBL检出率占ESBLs72.8%(99/136)。根据多重PCR检测结果再回顾性地观察表型检测结果,发现以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棒酸这对纸片进行试验,产CTX-M型ESBLs细菌检出数为0;以头孢噻肟纸片及头孢噻肟/棒酸这对纸片进行试验,产CTX-M型ESBLs细菌检出率72.8%(99/136),其中用上述两对纸片共同检出产CTX-M型ESBLs细菌检出率41.7%(58/136)。结论以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这对纸片可达到有效进行CTX-M酶的表型检测的目的;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这两对纸片同时进行筛检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可有效降低ESBLs漏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