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明  杨磊  郝泉 《现代保健》2009,(29):175-175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颈上神经节加滑车神经,眶上神经或枕大、小神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100例。结果100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头痛复发。结论颈上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偏头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痔丸对醋酸诱导大鼠肛门溃疡模型的药效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醋酸诱导大鼠肛门溃疡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消痔丸(0.81、1.62、3.24 g/kg)组、柑橘黄酮片(0.27 g/kg)组和痔炎消片(0.86 g/kg)组,另设置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ig给予同等体积的0.1% CMC-Na溶液。各组连续ig给药10 d,1次/d。观察各组大鼠表观指标,并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溃疡面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并进行分级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肛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肛门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消痔丸组可显著改善醋酸所致大鼠肛周溃疡、肿胀、黏液分泌等情况,加快大鼠肛周黏膜上皮修复,溃疡面积缩小,减少间质或黏膜下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渗出物;消痔丸组可抑制肛周组织中MMP-9、IL-6、TNF-α分泌和iNOS、VEGFA蛋白表达,增加TGF-β1表达(P<0.05、0.001)。结论 消痔丸对醋酸诱导的肛门溃疡模型治疗作用显著,主要通过抑制IL-6、TNF-α、MMP-9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和iNOS、VEGFA蛋白表达,升高TGF-β1表达,从抗炎消肿、抑制基质降解、促进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等途径,起到消肿生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消痔丸对复方地芬诺酯致小鼠便秘模型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溴化甲基纳曲酮(阳性对照,58.5 mg·kg-1)组和消痔丸低、中、高剂量(1.17、2.34、4.68 g·kg-1)组,连续ig给药7 d,给药同时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照7.5 mg·kg-1 ig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制备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结束后,各实验组禁食不禁水16 h,模型组和各给药组ig给予复方地芬诺酯,30 min后给药组ig含相应受试药的活性炭悬液,对照组、模型组ig活性炭悬液。第1批小鼠观察首次排黑便时间、6 h内排便粒数、6 h和24 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率。第2批小鼠检测小肠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多肽(VIP)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AQP9 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AQP3、AQ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粪便干结情况有所好转,排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体质量有所增加,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显著缩短排首粒黑便时间,提高6 h排便粒数及粪便含水率、6 h及24 h排便质量(P<0.05、0.01、0.001);除消痔丸低剂量组,其余各给药组小鼠24 h粪便含水率均显著增加(P<0.01、0.001);各给药组小肠炭末推进距离及炭末推进率均明显提高(P<0.05、0.01、0.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VIP水平(P<0.01、0.001),除消痔丸低剂量组,其余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5-HT、SP水平(P<0.01、0.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增加血清中5-HT、SP水平并降低VIP的表达水平(P<0.05、0.01、0.001);各给药组AQ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1、0.001),AQP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0.01、0.001);各给药组AQP3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0.001),AQP9 mRNA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0.01、0.001)。结论 消痔丸对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小鼠便秘模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缩短便秘小鼠排首粒黑便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并提高粪便含水率、显著促进小肠推进作用,作用机制与调节肠液分泌相关因子5-HT、SP、VIP等的释放以及AQP3、AQP9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为全球终末期肝病、肝细胞癌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NAFLD的病理变化是从单纯性肝脂肪病变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终可进展至中晚期肝纤维化,因此准确诊断和鉴别NASH和纤维化对NAFLD的治疗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肝活组织检查的局限性促使无创诊断技术迅速发展。本文就进展性NAFLD(NASH及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展开论述,明确各种新的无创性诊断手段的特点,旨在进一步优化NAFLD的临床管理,推动本领域科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转阴率为76.19%,对照组转阴率为45.0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腹痛消失时间、治疗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分泌情况,提高幽门螺杆菌根治率.  相似文献   
6.
李明  杨磊  郝泉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75-175
目的 探讨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颈上神经节加滑车神经,眶上神经或枕大、小神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100例.结果 100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头痛复发.结论 颈上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偏头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大鼠脾虚模型,评价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FFHQ)的健脾消食作用.方法 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启脾口服液(阳性药,10mL·kg-1)组和FFHQ低、中、高剂量(生药3.25、6.50、13.00g·kg-1)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ig给予250 mg·mL-1大黄水溶液...  相似文献   
8.
9.
郝泉  刘艳  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110-11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及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及维生素E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转氨酶(ALT、AST)、血脂(TG、TC、LDL-C及HDL-C)、肝/脾CT比值,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均明显降低,其中尤以试验组降低明显(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试验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于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显著升高(P〈0.01)。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藁本内酯化学结构决定其稳定性较差,无合格的藁本内酯对照品供应,无法满足含量控制的需求,本文通过关键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HPLC-DAD方法学研究建立了间接测定当归药材中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并分析大样本的含量测定数据为国家药典标准提出建议。研究确定机械搅拌下通过甲醇/环丙胺混合反应、提取溶剂对药材粉末的提取、反应同步处理以及超声辅助提取、反应处理过程可以达到稳定和转化藁本内酯的双重效果;通过外标法准确测定转化液中的环丙藁本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当归药材中的藁本内酯的含量。对68份药材原产地样本(甘肃、青海)、55份商品样本和21份明确储存期1.5年及以上样本的测定,显示80%主产区当归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在1.0%以上。研究表明,化学转化法可以间接准确测定当归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可以评价以藁本内酯为主药效成分的中药材(如当归、川芎)或中成药的质量优劣。建议中国药典参照香港中药材标准,规定商品当归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不得低于0.6%,不再采用挥发油总量和阿魏酸作为定量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