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妇女、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当前较为突出的营养问题,妇女及6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2.7%和14.8%,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为贫血的高发年龄,患病率为18.8%。然而,我们发现,由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宁夏地区居民的贫血患病率远远低于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吉林、四川和湖北4省0-6岁儿童家长在营养教育前后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方法:用自制的儿童家长知-信-行调查问卷在营养教育前后分别对4个省的4个县随机抽取7016名0-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这些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家长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从教育前的47.7%上升至84.4%,对疾病的认识也从52.0%增至94.0%;给4-6月儿童添加合理辅食的人数百分比也从17.07%增至53.41%,添加的品种中蛋羹、菜末、肉末、豆腐及动物肝泥等食物增加的幅度较大。结论:营养教育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 1991年和 2 0 0 0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体格测量资料 ,选取 7~ 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不同超重评价标准描述 1991年~ 2 0 0 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进一步探讨不同评价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 ,不同标准均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已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但上述标准在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情况时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建议制定适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年龄 -性别 -BMI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较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1990-1995年学龄前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进行总结分析,有关调查的设计,抽样方法,资料的收集等参见文献(1)。结果 1990,1993,1995年21个省共64个县的0-5岁儿童调查数分别为46950,46060和463730。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低体重发生率和生长迟缓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体重发生率在5年间下降幅度为25.68%,降低了5.94个百分点;生长迟缓发生率下降幅度为19.25%,降低了6.27个百分点。但较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仍高达28.02%,改善速度相对缓慢。1995年和童膳食调查表明,热能,蛋白质,动物来源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钙的摄入均明显高于1990年。但维生素A,核黄素,钙的摄入量还远达不到RDA的标准。结论 较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但营养不良发生率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以1-2岁年龄段增幅最大,说明该年龄段为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教育项目效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山东、广东、四川和黑龙江四省五个城市抽样调查 5 145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分析 ,显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教育项目的开展是具有成效的 ,特别是在居委会住户、中小学生及一些老年活动站的老年人群中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例如在开展“膳食指南”营养教育宣传前后住户了解“膳食指南”的人数百分比从 11 97%上升到 93 38% ,老年人也从 2 9 15 %上升为 99 0 0 % ,中小学生了解“膳食指南”的人数百分比也从 15 2 %上升为 91 9%。有近 90 %的住户和老年人是从项目所发放的宣传材料上获得“膳食指南”知识的。从营养知识得分情况可见 ,以上人群在项目开展宣传前后的营养知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具有良好的学习营养知识的态度 ,同时某些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也有了一些改变。充分说明营养教育对提高大众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辅食添加时间和种类对中国较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1990、1993、1995年3年对21个省共64个县0~2岁儿童监测数据。结果在4~6个月龄时添加蛋类、水果类食物的儿童低体重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和消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7~24个月龄时添加的儿童 (P<0.05)。4~6个月龄时添加乳类食物的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和低体重发生率明显低于7~24个月龄时添加的儿童 (P<0.05)。4~6月龄时添加豆类食物的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明显低于7~24个月龄时添加的儿童 (P<0.05)。结论辅食添加的时间有提前的趋势 ,辅食添加时间和种类可以显著影响我国较贫困地区0~2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出中国较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1990—1995年学龄前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的监测数据用Z评分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的年龄、民族、儿童在家中的排行、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中国较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儿童营养因素的排序依次为:儿童的年龄、民族、儿童在家中的排行、母亲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父亲的文化程度和职业。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利用 1998~ 2 0 0 0年在四川、山东、黑龙江和广东省开展的“膳食指南营养教育项目”的基线调查资料 ,对 15 2 4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他们均表现出乐于接受营养知识 ,注重自身营养状况的良好态度 ,但对基础营养知识的了解有待提高。在饮食行为方面 ,78 3%的学生在家吃早餐 ,早餐食物以粥、面包等非油炸谷类食物为主。每天喝奶的学生平均只有 31 4%。曾接触过膳食指南知识的中小学生近 2 0 % ,在知识水平和膳食行为上优于其它学生。营养知识对其饮食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