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上海市市售食品污染状况。[方法]在全市监测网点抽检各类食品,开展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食品加工产生污染物和致病菌等130余项污染物的监测。[结果]2006~2007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食品中砷、汞、铬、硒、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N-亚硝胺、三氯丙醇等化学污染物和O157:H7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致病菌的污染处于低水平;大部分食品中铅、镉、砷及调味品中三氯丙醇的污染低于全国2000年和2003~2004年监测水平;目前的主要污染问题包括皮蛋等食品中铅(0.421mg/kg)、畜禽肾脏和肝脏中镉(分别为0.094、0.781mg/kg)、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4.693μg/kg)、熏烤肉中苯并(a)芘(1.721μg/kg)、茶叶中三氯杀螨醇(检出率为31.84%)、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超标率分别为4.38%、2.42%)、生畜禽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64%~6.13%)和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65%)[结论]市售食品污染水平总体较低,但部分食品中仍存在污染,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8、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索证(1)在被调查单位中,有435家(34.91%)被调查单位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能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有696家(55.86%)被调查单位能索取购物凭证。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婚宴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2011年上海市发生4起婚宴食物中毒,中毒人数97人,分别占全年总中毒起数和人数的50.0%和48.3%。本文通过收集整理2004—2011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资料,对婚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婚宴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畜、禽肉及其制品卫生标准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从70年代开始制订此类标准,到目前为止,现行有效的标准共有16项。 16项标准中有8项是生的畜、禽肉及其制品卫生标准,另外8项是熟的肉制品卫生标准,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基本上覆盖了人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和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历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长期趋势中探讨其发生规律,为开展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析1992—2006年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区和行业分布、食品和致病菌种类)、季节特征(包括中毒年均月度和累年逐日的分布,五一、十一黄金周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包括中毒月均、逐日发生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中毒的发生与中毒前3天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无城乡差异,发生中毒的行业、食品和致病菌较为集中。5—10月是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其中的3个高发时段。月均中毒发生起数与月均气温、相对湿度相关;除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外的其他时段,平均气温低于19.2℃或相对湿度低于60.3%的条件下,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率很小;中毒发生日概率与中毒发生前1天的平均气温(5—6月、9—10月)和相对湿度(5—6月)有关。[结论]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和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 食品和农产品国际贸易不断在增长,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消除食品不安伞和农村贫困问题千年发展目标。然而,日益增长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量以及贸易方式的多样性,加卜食品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的变化,公众对健康保护的期望,以及许多其他因素,都使得食品安全危害在跨境蔓延,从而不断要求我们改善食品安全系统的运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的监测和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亚硝酸盐在市售熟肉制品中的污染情况和健康风险.方法 分析2008年上海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污染监测资料,结合膳食摄入数据,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膳食暴露值估算,以亚硝酸盐的ADI值为参考对本市居民通过肉制品摄入的亚硝酸盐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结果 上海市售熟肉制品亚硝酸盐超标率为2.75%,平均检出值为0.008 g/kg;其中散装酱卤肉类超标较严重,总体超标率为3.48%,牛羊肉制品超标较多,超标率分别为7.47%和4.88%.普通居民通过熟肉制品每日摄入亚硝酸盐量大于0.07 mg/kg·bw(ADI)的概率为4.81%.结论 上海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既有导致极少数人急性中毒的风险,也有导致部分人群(约4.8%)受到亚硝酸盐的慢性毒害的风险,应大力宣传有关亚硝酸盐的知识,加强监管和抽检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 了解上海市熟食生产企业的卫生现况 ,提出进一步规范上海市熟食生产、销售行为的对策。  [方法 ] 采用填写调查表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熟食生产企业进行调查 ,并收集近 2年来的熟食抽检资料 ,以GB2 72 6《酱卤肉类卫生标准》为评价依据 ,分析熟食合格率与生产企业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  [结果 ] 上海市生产的熟食多采用散装形式 ,未完全实现贮存、运输、销售的冷链化 ,且熟食抽检合格率与其抽签地点、包装形式及冷链化情况有关。  [结论 ] 应实施熟食的包装化及贮存、运输、销售的冷链化 ,并推进熟食生产良好操作规范 (GMP)和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HACCP)以提高熟食的安全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熟食商家逐渐增多,经营方式、规模不断改变,产品的卫生质量控制日益重要。为了了解虹口区零售熟食的卫生状况,探索影响零售熟食质量的危害因素,笔者于1999年4月对虹口区34户国营、三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零售熟食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茵致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00-2007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资料,对由副溶血性弧茵所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涉及患者人数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患者人数的57.4%和56.0%。5~10月是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多发期,7月、8月、9月为高峰。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58.6%)和加工人员污染(18.6%)。主要中毒食品是混合食品(71.4%,如盒饭和桶饭)、畜禽肉加工制品(16.4%)和水产品(8.6%)。宾馆饭店是首要责任单位(33.6%),其次是集体供餐中的外送盒饭(21.4%)和单位集体食堂(20.5%)。结论:副溶血性孤茵是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原,应在高温季节对餐饮和集体供餐单位加强预防生熟交叉污染的培训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