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中原地区农民居住以及生活环境条件,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对中原地区3省7个县区560户农村家庭采用现场观察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垃圾、污水处理、水源及饮用水、厕所等环境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28.2%(158/560)的家庭庭院整体卫生状况较好;59.8%(335/560)的庭院有散养的家禽家畜,30.2%(169/560)的院落中可见禽畜粪便;58.2%(326/560)的家庭随意堆放生活垃圾,47.9%(268/560)的家庭随意倾倒生活污水,20.7%(116/560)的家庭将污水直接倒入水沟和河流。调查农户以生物质燃料(木材、秸秆等)和煤为主要炊用燃料,分别占61.3%(343/560)和40.4%(226/560)。66.8%(374/560)的家庭为分散式取水,饮用浅层地下水,其中65.9%(369/560)的水井距厕所距离在20m之内,31.6%(177/560)的水井距水塘、池塘距离在50 m之内。调查农户厕所简陋,其中25.9%(145/560)没有顶棚,43.8%(245/560)未清理干净。结论应加强调查地区改水改厕和垃圾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2.
淮河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客观描述淮河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并为进一步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搜集1980—2009年有关淮河流域重金属的研究结果,整合分析淮河干流上50个采样断面沉积物中铬、锰、铜、锌、镉、铅、汞和砷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范围、程度及分布情况,并与其他流域沉积物的污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铬在淮河干流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为63.7 mg/kg(47.2~123.6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中铬平均值的1.10倍,高于黄河、松花江、珠江口、海河干流和辽河流域沉积物中的水平。锰的平均含量为719 mg/kg(439~1 124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的1.05倍,高于长江、黄河、松花江和海河流域。铜的平均含量为29.9 mg/kg(6.0~65.6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中铜含量平均值的1.42倍,高于长江、黄河、松花江和辽河流域。锌的平均含量为79.2 mg/kg(39.2~230.1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中锌含量平均值的1.16倍,高于长江和黄河流域。镉的平均含量为0.29 mg/kg(0.10~0.96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中镉含量平均值的2.07倍,高于长江和辽河流域。铅的平均含量为29.5 mg/kg(17.3~72.8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中平均值的1.18倍,高于长江、黄河、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汞的平均含量为0.08 mg/kg(0.03~0.36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中汞含量平均值的2.00倍,高于淮河、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砷的平均含量为12.6 mg/kg(9.0~21.8 mg/kg),是我国水系沉积物中砷含量平均值的1.38倍,高于长江、松花江、珠江口和辽河流域。淮河干流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含量大于我国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值的断面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为砷镉锌汞铜锰铬铅,分别为90.5%,88.1%,68.0%,66.7%,65.8%,57.6%,55.3%和50.0%。综述显示,与我国其他流域相比,淮河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铬和锰在我国7大流域中污染相对最严重,铬含量仅次于长江沉积物黄土中的含量,锰含量仅次于淮河流域沉积物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环境镉污染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笔者总结近年来关于镉污染对生物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从环境镉对人体的暴露途径和暴露水平、镉在生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动力学、镉对生物生殖系统影响的内在发生机制以及镉污染对人类生殖健康影响等方面对镉的生殖毒性进行了综述,并建议今后从镉污染对人体的流行病学调查、镉对人类生殖系统影...  相似文献   
4.
淮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描述淮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及分布特征,并为进一步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搜集1980—2010年有关淮河流域PAHs的研究结果,整合分析文献中涵盖淮河干流自上游至下游的35个采样断面沉积物中16种美国国家环保局提出的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分布,并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淮河干流沉积物中PAHs平均含量为143.1 ng/g,与国内其他流域沉积物中PAHs含量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淮河干流沉积物中PAHs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在淮南市凤台大桥断面(2007年)含量达到1 293.0 ng/g,淮南市洛河电厂断面(2007年)含量为1 278.0 ng/g,淮南市平圩断面(2006年)PAHs总含量是1 007.7 ng/g,而在蚌埠市韩郢断面(2007年)含量仅为5.4 ng/g,蚌埠市一号码头断面(2007年)含量是6.7 ng/g。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可以看出,淮河干流沉积物中PAHs平均含量远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4 022 ng/g),生态风险小于10%,极少产生负面效应。从单一种类的PAHs含量来看,淮河干流沉积物中仅有二苯并(a,h)蒽平均含量(156.5 ng/g)超过风险评价效应区间低值(63.4 ng/g),低于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中值(260 ng/g),生态风险在10%~50%之间;苯并(b/k)荧蒽、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没有最低安全值,只要在环境中存在就会对生物有毒副作用,在报告的35个断面中,除外蚌埠市韩郢断面(2007年)、蚌埠市五河县城断面(2004年)、滁州明光市太平乡断面(2004年)和滁州明光市小河头断面(2004年)等4个断面未检出外,其他断面都至少检出一种没有安全低值的PAHs。综述显示,淮河干流沉积物PAHs含量状况总体程度较低,潜在的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断面的单一种类的PAHs含量较高,并且多数断面检测出没有最低安全值的PAHs,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