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情况。方法该调查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88家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共315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调研。结果在妇幼保健人员中女性308人,占97.8%;平均年龄40.60岁;专职从事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只有96人,占3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第一学历、最高学历、职称、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参加工作年限、妇幼保健工作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收入低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x2=10.879,P=0.0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年龄稍小(t=-2.532,P=0.012),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提高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发挥更大的潜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与口腔健康行为的相关关系,为0~3岁婴幼儿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395名1岁以下无龋儿童进行2年的纵向观察,每半年定期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指导.统计分析喂养、口腔卫生状况、定期口腔检查等因素与ECC的相关性.结果 进入课题观察终点253人,平均月龄(27.67±5.98)个月,患龋率36.76%,龋均1.04±1.68.口腔卫生状况、检查次数、奶瓶喂养、夜间喂养、睡前进食后清洁和刷牙频率是ECC的影响因素(P<0.05).口腔检查次数是婴幼儿龋的重要负相关影响因素(P<0.05),每增加1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降低61.6%.结论 定期口腔检查和菌斑控制是预防婴幼儿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利用情况及与剖宫产率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产后保健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1 126名城乡初产妇进行产后42 d的问卷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1 123份,观察组(参加孕妇学校讲座者)共604例(53.78%),其中,175例(28.97%)参加过"分娩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照组(未参加孕妇学校讲座者)共519例(46.22%)。观察组中选择阴道分娩的孕妇占82.45%(498例),而对照组中74.95%(389例)的孕妇选择阴道分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6,P=0.002);观察组262例剖宫产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107例(40.84%),对照组233例剖宫产中社会因素占117例(50.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36)。结论对孕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淀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北京海淀区流动人口较多的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利用调查问卷对1 124例流动人口产后1~1.5年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有57.1%的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得分低于8分(满分16分),而文化程度不同,其避孕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00〈0.05);文化程度越高,避孕知识得分越高。有53.4%的人希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获取避孕知识,有45.2%的人希望通过医务人员指导获取避孕知识,有43.4%的人希望通过网络获得避孕知识。结论 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高者避孕知识掌握较好;更期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医务人员指导和网络获取到避孕知识。  相似文献   
5.
社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初步了解不同诊断标准的预测效果.方法 于2008年对北京市两组中老年社区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纳入分析者共1266人(男性598人,女性668人),年龄45~69岁.分别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年人治疗组报告Ⅲ修订版(ATPⅢ修订版)和2007年公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南")标准诊断MS.结果 IDF、ATPⅢ修订版和"指南"定义的MS患病率分别为39.0%、43.3%和30.9%.三种标准两两之间一致性测量Kappa系数分别为0.911、0.719和0.730.调整了年龄、性别、LDL-C、吸烟、饮酒后,三种定义的MS组CCA-IMT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01).调整上述变量后,三种定义的MS均显著增加颈动脉内中膜斑块检出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1.499(95%CI:1.157~1.942)、1.696(95%CI:1.314~2.189)、1.763(95%CO:1.344~2.312).结论 三种标准定义的MS在吸烟、LDL-C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外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独立预测作用,不同标准定义的MS与斑块检出风险关联强度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预防残疾发生。 【方法】 以海淀区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为基础,通过对社区儿保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建立逐级信息转诊管理制度和区级评估干预门诊,研究全区社区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反馈-基层再提高的监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全区五年发育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结果】 2006-2010年海淀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覆盖率由66.33%上升到93.75%。2009年起建立区级发育迟缓儿童干预门诊,更多迟缓儿童得到干预指导,较好发挥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的社会效应。 【结论】 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中,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偏离或落后儿童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7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产检并分娩且参加过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1398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建立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起点,贯穿整个孕期至妊娠期糖尿病(GDM)为终点事件的回顾性备孕妊娠队列,调取研究对象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及整个孕期至GDM诊断期间的相关问卷调查和诊疗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孕前ALT水平对GDM发病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孕前体质指数(BMI)作为效应修饰因子与ALT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经多因素调整后,与ALT正常组(0-40U/L)相比,孕前血清ALT升高(>40U/L)发生GDM的OR值为2.52(95%CI 1.39-4.58);与ALT<10U/L相比,孕前血清ALT在正常范围内每升高10U/L,GDM风险平均增加31.7%(趋势性检验P<0.001)。分层分析显示,与孕前ALT水平正常且BMI<24kg/m^ 2者相比,ALT水平升高且超重或肥胖者发生GDM的风险增加了6.72倍(OR=7.72,95%CI 3.20~18.60)。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超重或肥胖对血清ALT与GDM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具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额风险度为4.38。结论:孕前血清ALT升高能明显增加其患GDM的风险且血清ALT水平升高与GDM风险增加呈正相关。超重或肥胖对孕前ALT升高所致的GDM风险增加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产妇高龄对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促进围产保健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3家医院住院分娩的2 335例产妇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产科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基本状况等。根据产妇的分娩年龄分为35岁组、35~39岁组和≥40岁组,探讨孕产妇高龄与多种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2 335例产妇的平均分娩年龄为(32.5±4.1)岁,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为30.6%。3组产妇中,孕前超重和肥胖、IVF-ET、瘢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剖宫产及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率均随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校正混杂因素后,与35岁组产妇比较,35~39岁组和≥40岁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89倍、2.12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55倍、1.12倍,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64倍、0.52倍。此外,≥40岁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转NICU的风险也高于35岁组产妇。结论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产妇比例明显上升,其发生多种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风险增加,应加强高龄孕产妇的围产保健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再次发生意外妊娠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行为的作用,以寻求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对策.方法 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969名发生再次意外妊娠的妇女进行随访1年的研究.结果 干预后,短效避孕知识知晓和掌握评分均增加了高分组;完全不掌握长效避孕方法构成比下降了11.35%,掌握1种长效避孕方法者增加了12.38%;紧急避孕知识评分5分组构成比增加了64.19%.干预前和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避孕节育率分别为45.20%、60.06%、94.07%、96.95%和96.96%,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避孕节育率显著增加(趋势χ2=1 116.92,P=0.000).结论 对流产后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识和行为的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避孕节育行为,且最佳开展干预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母婴健康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提高我国妇幼健康素养水平的方向。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9家助产机构的孕妇学校和基层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的课堂全部参与者,进行《母婴健康素养测评问卷》调查,共收集1797人母婴健康知识的知晓信息。结果关于母亲基本知识的正确率最高(62.2%),关于婴幼儿基本知识的正确率最低(39.0%);本市户籍(52.2%,χ2=116.534,P=0.000)、接受过高等教育(54.5%,χ2=241.832,P=0.000)、女性(51.4%,χ2=57.449,P=0.000)、30岁以上人群(52.7%,χ2=74.054,P=0.000)的知晓情况好于其他人群,其他看护人的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好于母亲们(54.1%,51.4%,χ2=76.501,P=0.000)。结论男性、外地户籍、未接受高等教育和育龄期的人群是母婴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婴幼儿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需要加强的宣教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