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我院水冷机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的实现过程,通过水冷机的监测并以短信的方式通知维修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处理故障,减少液氦的损失,防止失超。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7年购进的光电EEG -7321脑电图机 ,1990年为其配置了脑地型图BM -1118 ,该套系统自运行以来一直工作稳定。但近期出现2次故障。现象及排除过程如下 :故障现象1第14导记录笔不工作 ,无论是信号采集还是作定标均为一条直线。故障处理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整机各种操作正常受控 ,故数字电路部分正常 ,采用分割法 ,将地型图导联信号接口去除 ,此时14导仍然不工作。由此判断14导不工作 ,不是由于地型图导联短路造成信号丢失引起的。采用面板功能压缩法检查笔开关 ,正常。调整零位电位器和增益电位器 ,记录笔无…  相似文献   
3.
离子电极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和微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 是一 种快速、准确、方便、实用的临床检验设备 . 我院自 1995年购进六项电解质分析仪以来 , 一 直做为临床离子检验的主力设备 . 通过几年来的使用和维护 , 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 考 .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医用耗材采购过程中的规范采购流程、计划编制、供应商评价等几个环节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彩色超声诊断仪的故障分类,维修方法和软件的安装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7年购进的光电EEG-7321脑电图机,1990年为其配置了脑地型图BM-1118,该套系统自运行以来一直工作稳定.但近期出现2次故障.现象及排除过程如下: 故障现象1第14导记录笔不工作,无论是信号采集还是作定标均为一条直线. 故障处理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整机各种操作正常受控,故数字电路部分正常,采用分割法,将地型图导联信号接口去除,此时14导仍然不工作.由此判断14导不工作,不是由于地型图导联短路造成信号丢失引起的.采用面板功能压缩法检查笔开关,正常.调整零位电位器和增益电位器,记录笔无反应,将第19导功放板替换原14导功放板,故障依旧,由此判断原功放板正常,将14导功记录器与相邻的15导对调,发现第15导出现故障,14导正常.这说明此故障是14导描笔电机损坏,将其拆下,打开,系电机引线部分开焊,焊牢后,重新装回机器,调整好笔压、阻尼和增益,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餐的食用频率和速度与成人空腹血糖的关系,为制定糖尿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立意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小汤山医院体检中心18岁及以上13 837名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的检测。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空腹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经常吃且吃得慢、经常吃但吃得快、不经常吃但吃得慢和不经常吃且吃得快的4组调查对象中,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5.38±1.19)、(5.46±1.29)、(5.39±1.20)和(5.44±1.3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P0.01)。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和腰围等混杂因素后,以经常吃且吃得慢、经常吃但吃得快、不经常吃但吃得慢和不经常吃且吃得快为自变量(赋值分别为1、2、3和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经常吃早餐且吃得快是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OR=1.55,95%CI:1.01~2.37);以早餐食用频率和速度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经常吃早餐(OR=1.08,95%CI:0.87~1.34)和早餐食用速度快(OR=1.09,95%CI:0.98~1.22)均不是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经常吃早餐且吃得快是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并且可能有协同作用。养成良好的早餐食用习惯及吃饭速度,对降低糖尿病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医用耗材采购过程中的规范采购流程、计划编制、供应商评价等几个环节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彩色超声诊断仪的故障分类,维修方法和软件的安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成年人饮食习惯和行为及其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功能单位20 632名18~60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及饮食荤素搭配、饮食口味、吃饭速度、粗细粮比例、食用早餐及饮牛奶频率等饮食行为和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检测空腹血糖。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饮食行为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的糖尿病患病率为7.0%,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口味偏咸、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快、主食以细粮为主、饮牛奶频率1次/周的比例分别为12.5%、31.2%、10.4%、49.3%、60.7%和3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肉食为主(OR=2.628,95%CI:1.111~6.216),主食以粗粮为主(OR=4.491,95%CI:1.159~17.408)是18~3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口味偏咸(OR=1.197,95%CI:1.029~1.392),吃饭速度较快(OR=1.386,95%CI:1.061~1.812),饮牛奶频率1次/周(OR=2.433,95%CI:1.958~3.023)、1~2次/周(OR=2.257,95%CI:1.813~2.809)和3~5次/周(OR=1.658,95%CI:1.318~2.086)是50~6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饮食口味清淡(OR=0.435,95%CI:0.219~0.864)是40~5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以素食为主(OR=0.782,95%CI:0.646~0.948)及口味清淡(OR=0.335,95%CI:0.230~0.488)是50~6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食荤素搭配、饮食口味、吃饭速度、主食粗细粮比例和饮牛奶频率等饮食行为可能是不同年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糖尿病影响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