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正交试验选定ELISA实验因素邹义洲,王志勇(湖南省卫生防疫站410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常受到多个试验因素的影响,本文应用正交试验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应用统计学原理来选择诊断标准、估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过程中,卡方(χ2)检验是常用的方法之一,R×2卡方检验是对多组(包含四格表,R=2)随机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用以说明两类属性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检验结果说明比较的资料抽样误差发生的概...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1986年湖南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该病残存传染源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方法:应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横向监测以及流动人口监测,对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巩固措施。结果:在55个县(市)的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系于1993年,蚊媒监测已有12年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7年的13.15%至1996年降为1.06%,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5个县(市)6个纵向监测点连续10-17年的观察结果,检获的11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有10例均在1-10年内阴转,另1例至14年未阴转。蚊媒监测,2个马来丝虫病监测点均未查见幼丝虫,4个班氏丝虫病监测点于第1-3年查见幼丝虫,其自然感染率为0.38%-1.98%,第4年以后均为阴性。结论: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逐年减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良受者的血清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筛选;用Luminex抗体检测平台检测血清中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ICA)的抗体。在确定血清标本中存在有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后,用HUVEC将其吸附。洗涤细胞后再将吸附的抗体从细胞膜上洗脱下来,再用Protein-A/G磁珠再次纯化和浓缩洗脱液中的抗体Ig G。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洗脱液中抗体活性,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凝胶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纯化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 G)。结果在386例肾移植受者的血清中,选取血清肌酐(Scr)400μmo I/L、抗HLA抗体阴性、抗MICA抗体阴性和荧光反应强度(MFI)16的5例受者的血清样本,纯化后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 G在SDS-PAGE凝胶显示免疫球蛋白重链(纯度9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纯化的抗体具有重新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特性。结论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吸附肾移植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纯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零陵地区1985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血检微丝蚴率逐年下降。为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中小学生的丝虫抗体水平,我们于1990年10月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原微丝蚴率较高的东安县白沙乡和兰山县正市、祠市乡的54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监测。结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8年的东安县白沙乡中学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7~1991年横向监测46个县(市)的408个村,血检287864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4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01%,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04%、0.003%、0、0.002%和0.001%。解剖致倦库蚊26852只,仅1988年发现阳性蚊13只;解剖中华按蚊5771只,未发现幼丝虫。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76%,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4个纵向监测点的观察结果表明,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自然转阴。6个县(市)的晚期丝虫病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再出现新的象皮肿病人,鞘膜积液的新发病例显著减少,但仍继续出现新的乳糜尿病人。  相似文献   
7.
8.
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PAT),以1:20稀释样本检测丝虫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7.50%,假阳性率为2.44%。在282名流动人口中抗体阳性率为16.31%(46/282)。自1987年以来我省抽样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丝虫抗体水平逐年下降,1992年对21个县市10798人份血样检测,显示基本消灭丝虫病8~11年后人群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18%,GMRT为25.59,已接近非流行区健康人水平(2.44%).结果表明丝虫病流行区经海群生防治后的效果是稳定的,IFAT用于现场监测能反映丝虫病流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陕西地区人群乙肝5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了解该地区人群的乙肝感染状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地区各医院送检的检测乙肝两对半样本结果共31 6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1 640例检测样本中健康体检人群样本28 715例,临床乙肝疑似病人样本2 925例。28 715例体检样本中,共检出HBsAg阳性955例,阳性率为3.33%,2 925例临床乙肝疑似样本,共检出HBsAg阳性281例,阳性率为9.61%。体检样本2014-2016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4.30%、2.80%、3.16%,临床乙肝疑似样本2014-2016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79%、13.89%、6.16%。体检组阳性率2015年较2014年有下降,2016年又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9,P<0.01),临床乙肝疑似组HBsAg阳性率均逐年下降(χ2=590.1,P<0.01)。体检组中男性HBsAg阳性率3.67%,女性HBsAg阳性率2.82%,男性高于女性(χ2=15.29,P<0.01),临床乙肝疑似组中,男性HBsAg阳性率10.58%,女性HBsAg阳性率11.62%,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无论体检或临床乙肝疑似组,0~<10岁HBsAg阳性率最低,体检组50~<6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为5.04%,临床乙肝疑似组60岁以上HBsAg阳性率最高为19.05%。31 640例检测样本中共检出乙肝5项不同模式25种,其中主要以模式“2”和“全阴”为主,体检组共占比为85.73%,其中模式“2”占比为51.03%,模式“全阴”占比34.7%,乙肝疑似组共占比为77.13%,其中模式“2”占比为48.31%,模式“全阴”占比28.82%。HBsAg阳性的模式共13种,无论体检和临床乙肝疑似组,在表面抗原阳性组均主要以模式“145”和模式“135”为主,在临床乙肝疑似组中含有模式“12”占比和为1.58%,在表面抗原阳性中占比为16.5%。 结论 1)陕西地区乙肝5项结果具有性别、年龄差异,临床感染自2014-2016年有下降趋势,体检人群感染率较反复,与其他地区比较感染率较低。(2)感染模式以单独HBsAb阳性(模式2)和全阴为主,提示陕西地区乙肝感染抵御能力较强,但感染风险较高人群占比仍较大,需加强疫苗免疫意识。(3)乙肝免费强制接种效果显著,需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对于非强制注射人群,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的宣传,提高人群的保护意识。(4)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较其他地区高,说明陕西地区乙肝亚型感染及变异突出,仍需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