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33周以下早产儿2~3岁时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制定深圳市早产儿早期干预模式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12月期间在龙岗区出生的33周以下早产儿150例,其中75例早产儿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干预组),75例给予常规的保健指导(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75例足月儿作为足月组.在早产儿矫正年龄2岁、3岁时用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行智能发育评估,比较各组早产儿的脑瘫、语言发育迟缓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早产儿2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5.29±9.70)分、(91.20±9.44)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8.84±9.41)分、(95.21±9.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6.76±10.37)、(93.47±9.70)分,均低于干预组的(101.80±10.24)、(97.86±9.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及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33周以下早产儿1岁以内进行早期干预能降低早产儿2~3岁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管道分质直饮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管道分质直饮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2004年3-4月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进行了管道分质直饮水与自来水的水质检测,检测项目为电导率、总有机碳、耗氧量;在2004年7-10月选取了广州市的10个直饮水单位对其已使用直饮水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对直饮水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46个问题;并且对深圳某公司5个小区的管道直饮水系统在2005-2007年运营期间的经济收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004户管道直饮水用户,被访者认为管道直饮水存在二次污染的占27%,不了解直饮水者占48.1%,39.2%、15.0%被访者分别认为水的质量、水的价格影响选择使用管道直饮水系统,调查用户中49.2%的用户已选择管道直饮水为主饮用水,对直饮水系统满意度总体评价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44.5%。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自来水经过净化处理成直饮水后,总有机碳、电导率及耗氧量明显降低,去除率分别为89.7%、90.3%,76.0%。18.2%的用户希望设立24h饮用水咨询热线,29.5%的用户希望饮水机定期清洗消毒,12.8%的用户希望在小区内讲解有关饮用水卫生知识,25.4%的用户希望定期寄送权威部门的水质检查报告。被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9.984,P=0.000),6年来合计死亡率为10.37‰;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例数中91.46%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χ2=134.643,P=0.000),6年合计围产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0.96,显示女性围产儿死亡比男性高;围产儿死因主要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是降低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艾滋病(AIDS)相关影响因素,和HI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完善AIDS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监测哨点(龙岗区人民医院)的被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01名流产妇女中,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2.37%,HIV检测阳性1例,阳性率为0.25%;梅毒检测阳性4例,阳性率为1%;丙肝抗体阳性检测4例,阳性率为1%.结论 HIV发病率已向普通人群扩散,应加强流产妇女HIV知识的干预力度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布、死亡率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至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CMH χ2=97.85,P<0.01),6年来平均死亡率为5.64‰(996/176 633);2004至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例数中83.06%(1 059/1 275)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死亡率较高(χ2=13.94,P<0.01),从2005年以来婴儿死亡性别比均在正常值范围下限1.20以下,显示女性婴儿死亡水平偏高;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溺水、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窒息等.结论 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及流动人口管理,加强产科、儿科技术建设,提高居民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死亡,以上措施是降低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龙岗区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几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9年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5‰,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常住人口;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15‰,女性发生率为11.50‰,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女性发生率高;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及总唇裂;出生缺陷中的死胎、死产导致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38.19,P<0.000 1),新生儿存活构成比则呈上升趋势(χ2=36.65,P<0.000 1)。结论: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