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实验观察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诱导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凋亡的过程.方法 建立小鼠树突状细胞(DC2.4株)与创伤弧菌(Vv1.1758株)混合培养模型,DAPI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DNA Ladder检测凋亡细胞的DNA片段化水平分析,Annexin V FITC/PI染色分析DC2.4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caspase-8活性,JC-1荧光标记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结果 Vv1.1758株与DC2.4细胞混合培养4h时DAPI荧光染色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染色质浓缩及边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条带;2、4、6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8±9.8)%、(54.3±12.7)%和(68.2±14.6)%;1、2、4h线粒体膜电位(△ψm)分别下降了7.1%、16.1%与46.7%;caspase-8活性在1.5h增高,2h达高峰(2.48±0.19) U/μg,而caspase-3活性于3h开始增高,4h达高峰(1.91±0.16) U/μg.结论 创伤弧菌诱导树突状细胞可通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激活caspase-8启动子两条途径,最终活化效应因子caspase-3,促使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CD62P、CD63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梗死是一种血栓性疾病,而血小板功能和活性的改变是血栓形成的主要环节,故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血细胞计数仪对60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蛋白(CD62P、CD63)及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 PV、PCT、PDW)进行检测,初步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及功能的变化。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脑梗死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4 ̄87岁(平均63岁)。均经颅脑CT或M RI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排除脑出血及其它颅脑病变。健康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1 ̄68岁(平均58岁),均为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株的侵袭过程、定位及其对细胞器的损伤与影响.方法建立Vv1.1758株侵入DC2.4细胞模型,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段细菌定位、细胞形态及细胞器的变化过程;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微丝、微管重排情况.结果 Vv1.1758株以双位点胞饮方式...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临床判断患者传染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HBV—DNA是直接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活动性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可靠指标,乙型肝炎前S1蛋白(Pre—S1)作为HBV感染的又一血清标志物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5.
发现高雪氏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氏病(Gaucher)又称葡糖脑苷脂沉积病(cerebrosidelipidosis)是一种少见的类脂质代谢障碍病。我们近来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岁,因腹胀、纳差二年,发育迟缓,于2005年3月中旬在我院门诊就诊。做骨髓细胞学检查,符合高雪氏病之骨髓象:在骨髓边缘、尾部见到少量20微米~100微米,大小的细胞单个分散,核呈圆、类圆形,胞浆丰富,呈淡灰蓝色、淡红蓝色,呈洋葱皮样的条纹状结构,组化染色:糖原强阳性。于4月上旬入住我院外科,住院号306718。入院查体:身高80厘米、体重16公斤,消瘦、贫血貌、无智力障碍,脉搏116次/分,呼吸22次/分,脾肿大(脾脐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 (IFNγ)及I型γ干扰素受体(IFNγR1)在慢性血吸虫病(慢血)及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中表达水平,探讨IFNγ和IFNγR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和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血及晚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R1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慢血及晚血患者血清IFNγ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Ⅳ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采用对比分析,观察IFNγR1、IFNγ及肝纤维化指标在慢血及晚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 结果 慢血患者IFNγR1和IFN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晚血未切脾患者IFNγR1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而IFNγ增高(P<0.01);晚血切脾患者此两项指标又恢复正常;IFNγR1和IFNγ与HA、ⅣC、LN、PCⅢ之间无相关性(r分别为0.19、0.20、0.14、0.21)。结论 IFNγR1和IFNγ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关系 ,IFNγR1的表达与血吸虫病的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平扬 《浙江医学》2004,26(1):17-18,20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2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以30名健康体检幼儿作为对照.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在流式细胞仪FS和SS散点图上形成淋巴细胞群向上拖尾的特殊形状,其免疫表型的表达分别是CD3 /CD8 占(78 2±5.4)%,CD3 /CD4 占(13.1±3 4)%,CD3-/CD16 56 占(4.0±1.2)%和CD8 /CD28 占(33.5±6.1)%,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的淋巴细胞群向上拖尾的特征,以及CD3 /CD8 高表达,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化Th细胞(CD4^+HLA-DR^+)及HBeAg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例既往感染患者(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者)CD4^+抗原和HLA-DR抗原双阳性淋巴细胞,血小板(PLT)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度,计算AST/PLT比值。结果既往感染患者、HBeAg阴性及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活化CD4^+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且呈显著递减(P〈0.05),HBeAg阴性及阳性者AST,ALT以及AST/PLT值明显高于对照者(p〈0.02)和既往感染者(P〈0.02),且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此二组活化CD4^+细胞与ALT,AST和AST/PLT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活化Th细胞降低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预测肝脏损伤进展的有用指标,HBeAg可以辅助评价肝损伤和纤维化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比浊法、终点法测定200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3例)以及70例正常患者(对照组)血清UA、CRP及FBG含量。结果:CHD患者组UA([479.84±99.97)μmol/L]、CRP([16.49±4.27)mg/L]和FBG([4.76±0.94)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患者组中血清UA、CRP及FBG的浓度均以AMI组增高最为显著;CRP同FBG呈正相关(r=0.789,P<0.01)。结论:血清UA、CRP及FBG同CHD关系密切,CRP同FB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HBV-DNA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模型,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以国家标准物质作为"正确性质控物",参考NATA颁布的"化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报告导则",对A、B两个不同实验室HBV-DNA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将测定结果溯源至国家标准物质;建立HBV-DNA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模型,HBV-DNA测定结果(χ±U0.95)lg(kIU/L)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不确定度对HBV-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HBV-DNA测定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报告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或临床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中的指导作用。结果 A、B两个实验室测定HBV-DNA国家标准品所得的均值(X珡)不同,实验室A的检测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室B的检测偏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室B的检测结果进行校正;实验室A的HBV-DNA不确定度报告:(χ±0.31)lg(kIU/L);实验室B的HBV-DNA不确定度报告:(χ校正±0.41)lg(kIU/L);当前后两次HBV-DNA结果均来自实验室A,则两次结果差值>0.45时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前后两次HBV-DNA结果均来自实验室B,则两次结果差值>0.57时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前后两次HBV-DNA结果分别来自实验室A和B,则两次结果差值>0.51时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一实验室内或不同实验室间HBV-DN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与互认时,引入"不确定度报告"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同时有助于临床医师正确进行结果比较以及精确评价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和临床抗病毒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