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颛祥  邢冬 《健康大视野》2014,(12):42-4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工业信息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近期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重点领域广告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炮烟中毒指矿山井下放炮后急性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所致中毒,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支气管炎症状,重者为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脑水肿,属急性危重病例,若抢救不及时,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1]。本院收治重症中毒性肺炎1例,  相似文献   
3.
急性炮烟中毒指矿山井下放炮后急性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所致中毒,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支气管炎症状,重者为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脑水肿,属急性危重病例,若抢救不及时,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1]。本院收治重症中毒性肺炎1例,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53岁,间断呕血10天,每次约50ml;1个月前接受贲门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入院查体:神情淡漠,贫血貌,睑结膜及甲床苍白,血压92/65mmHg,心率106次/分,腹部见手术切口。予抑酸、止血、输血治疗后,出血得到控制。第5天突发消化道大出血,呕血量约1 000~1 500ml,血压降至约65/45mmHg,急诊胃镜检查见经残胃瘘口搏动性血柱(图1A),不除外残胃-胸主动脉瘘;因内镜下钛夹止血困难,遂行急诊介入止血治疗。造影见对比剂  相似文献   
5.
6.
陈玉红  郑明  李斌  邢冬  胡振杰  赵钗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8):2145-2150
目的 观察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模式及其剂量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溶质清除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14例)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组(9例)。两组均使用100%前稀释,处方废液剂量(Kp)设置为40.00 ml·kg-1·h-1,其中CVVHDF组置换液流速与透析液流速相同。抗凝方案的选择依据患者凝血功能由临床医师决定。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计算CRRT剂量〔包括Kp、校正剂量(Kpc)、交付剂量(Kd)、实际溶质清除剂量(K)〕。记录患者处方CRRT时间、实际CRRT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K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患者Kpc、Kd、KCr大于CVVH组(P<0.05)。CVVH组、CVVHDF组患者Kpc、Kd、KCr小于Kp,Kd、KCr小于Kpc,KCr小于Kd(P<0.05)。CVVHDF组患者Kβ2- M、KIL-6、KIL-8小于CVVH组(P<0.05)。两组患者处方CRRT时间、实际CRRT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CRRT模式下CRRT剂量均被高估;Kp相同的情况下,不同CRRT模式均能有效清除炎性因子,且患者预后无差异,但CVVHDF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率优于CVVH,而CVVH对中大分子溶质的清除率优于CVVHDF。  相似文献   
7.
目的 脊柱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及其Toll样受体7(TLR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与IL-17信号通路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后长期卧床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3例设为未感染组,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33例脊柱手术后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脊柱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7、IL-23、IL-17信号通路对脊柱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均为脊柱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3.323,2.646,2.259,P<0.05);联合预测脊柱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TLR7 mRNA、IL-23、IL-17单独检测(P<0.05); TLR7 mRNA及联合敏感度高于IL-23、IL-17(P<0.05); IL-23及联合检测特异度高于TLR...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肺癌在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关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丹参多酚酸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8-05-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依据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稳定动脉斑块及营养脑细胞治疗。其中,31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D-二聚体、Fib、NIHSS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D-二聚体分别为(1.73±0.13)和(2.42±0.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P=0.046;Fib分别为(6.69±0.47)和(8.94±0.4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P=0.006;NIHSS评分分别为2.68±0.21和3.38±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5,P=0.002;2组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χ^2=-2.074,P=0.038),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