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异二聚体,是一种多肽,它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是一种具有许多生物活性的多效性的多肽因子。它能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扩散和迁移,诱导组织形态的发生。最近国外已有报道,血浆中HGF的浓度在器官损伤时增高,它能诱导缺血疾病的血管再生,它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部小切口手术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实施小切口开腹手术的17例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开腹手术腹部切口长度不超过7 cm。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小切口开腹手术,其中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末端回肠造口术8例,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癌扩大根治术2例,左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06.4±2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7±27.6)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49.9±12.1)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7±1.0)d。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余者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术后30 d内再入院。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7.7±1.9)枚,直肠标本环周切缘均阴性。随访10~27个月,均未发现转移复发,亦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腹部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癌灶位于同一解剖肠段或相邻解剖肠段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初步可行,但还需在临床实践中继续规范适应证和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总酚酸对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时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兔24只,分为对照组、ALI/ARDS组和丹参总酚酸干预组;经颈静脉注射油酸(OA,0.15mg/kg)复制兔ALI/ARDS模型,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随时记录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SP)、收缩末期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舒张末期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开胸分离胸主动脉根部,套以内径适宜的电磁流量计探头,备测心输出量(CO),肺动脉根部插管备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丹参总酚酸组于注OA前30min静脉注射丹参总酚酸(10mg/kg);各组于注OA后10、30、60、120min采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2h后取肺做病理检查。结果ALI/ARDS组兔在注射OA后10、30、60、120min各时间点,血浆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注射OA后10min,CO开始降低,mPAP即见升高;至60min、120min时,+dp/dtmax和-dp/dtmax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丹参总酚酸干预组与ALI/ARDS组比较,各时间点血浆MDA水平均见降低,而左心室功能于注射OA后60min、120min时则显著高于ALI/ARDS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LI/ARDS兔存在心功能障碍,mPAP升高可能为其始动环节,可依次导致右心或左心功能降低;丹参总酚酸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大鼠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自由基变化及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松果菊苷(ECH)的防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分设4个研究组:对照组、ECH组、油酸(OA)组、OA-ECH组,分别在5个时间点采取标本检测动脉血气、肺组织活性氧(ROS)信号、肺湿/干重比值和肺病理.结果 在各组中ALI的程度与自由基的相对浓度具有一致性,自由基的改变(30 min)明显早于肺组织病理学(2 h)改变.在注射OA后2 h,OA组肺自由基达130~140高斯(Gauss),氧分压降至45~55 mmHg;而OA-ECH组自由基是70~80 Gauss,氧分压在65~75 mmHg.肺湿/干重比值和病理学评分在2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ECH通过减少ROS的生成,可明显减轻ALI的病理改变和低氧血症.结论 ROS是ALI发病过程的启动因子,早期应用抗氧化剂ECH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LI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直肠脱垂的手术方式有100余种.包括经腹手术和经会阴手术。Brown等通过简单的临床标准对159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年老体弱患者行经会阴部手术,其余患者接受经腹缝合直肠固定术,对于失禁非主要症状患者加行乙状结肠切除术。57例经会阴手术,65例行直肠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人P-选择素(P-selection,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和203例正常人的Ps、vWF、CRP,并对AMI、UA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作比较分析。结果:AMI、UAP病人血浆Ps、vWF、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冠脉三支病变组的Ps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参与冠心病发病,其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84岁,因“排便次数增多2月伴间断脓血便1周”于2007年12月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直肠癌并低位结肠不全梗阻。入院后术前准备1周,在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加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3cm,环行生长,大小3cm×3cm.侵及外膜。术毕检查吻合口通畅,无张力。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肺损伤(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化学毒物等打击后出现的以弥漫性毛细血管膜和肺泡损伤为基本病理基础,以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气体交换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其最严重结局或终末阶段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甚高,据多数文献报道约为50%。大量研究表明,ALI/ARDS是一种由各种始动事件引起的全身性急性炎症反应,肺循环障碍为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氧化应激则在启动此一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十余年,随着生物物理学的研究进展,血液流变学也取得长足进步,已从宏观血液流变学向微观血液流变学发展,开始由细胞水平逐渐深入到亚细胞、分子层面,血液流变学新的理论和技术为循环功能的深入探索提供了重要工具,也将大大加深对ALI/ARDS与肺循环障碍内在联系的认识深度。现将血液流变学进展在ALI/ARDS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作一综述,以供今后研究和临床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抗炎药物吡菲尼酮(PFD)对大鼠油酸(OA)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氧化-抗氧化的影响。方法129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油酸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PFD干预组(20、40、80mg/kg灌胃);根据取材观察时间每组又分为0.5、1、2、6、24h5个亚组。动态观察PFD对氧自由基生成酶[如NADPH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X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等]及清除氧自由基物质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的作用。结果PFD可降低OA性ARDS大鼠肺组织的自由基含量和氧自由基生成酶(如NADPH氧化酶、XO和MPO等)活力;同时可增强肺组织中GSH-Px活力和TAC。结论PFD对OA性ARDS具有早期干预作用,主要是抑制产生自由基的酶类尤其是NADPH氧化酶活力,从而达到避免自由基直接损伤肺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 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upregulated in bladder cancer 1, UBC1]、帕金森病相关蛋白-1(DJ-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对NMIBC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 年2 月~ 2019 年2 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的120 例NMIBC 患者为研究对象(NMIBC 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60 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各组血清UBC1 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血清DJ-1 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MIBC 患者血清UBC1 和DJ-1 表达差异。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血清UBC1 和DJ-1 表达对NMIBC 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影响NMIBC 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NMIBC 组血清UBC1(4.19±0.48 vs 1.27±0.29)和DJ-1(8.62±3.60 ng/ml vs 4.31±1.07 ng/ml)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300,12.117,均P < 0.05)。肿瘤T1 期、高级别NMIBC 患者血清中UBC1(5.21±0.56,5.11±0.53),DJ-1(11.28±3.98 ng/ml ,10.50±3.87 ng/ml)表达分别高于Ta/Tis 期、低级别患者(3.79±0.43,3.64±0.44;7.34±3.04ng/ml,7.49±3.23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5.314, 5.966;16.393, 4.584,均P <0.05)。UBC1 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8.17±3.68 个月和33.59±3.32 个月。UBC1 高表达组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时间低于UBC1 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 χ2=6.681,P < 0.05)。DJ-1 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7.34±3.29 个月和34.27±3.54 个月。DJ-1 高表达组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时间低于DJ-1 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 χ2=11.262,P < 0.05)。肿瘤分期T1 期(HR=1.613,95%CI=1.223 ~ 2.126)、肿瘤分级高级别(HR=1.917,95%CI=1.314 ~ 2.799),UBC1 高表达(HR=1.937,95%CI=1.229 ~ 2.745)和DJ-1 高表达(HR=1.738,95%CI=1.246 ~ 2.426)是影响NMIBC 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MIBC 患者血清UBC1 和DJ-1 表达升高,两者表达与肿瘤分期及肿瘤分级有关,是影响NMIB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